中軍大帳中,燈火通明,十幾個親兵抬著案幾進進出出,王離將軍今晚準備舉行夜宴,為遠道而來的監軍閻樂將軍接風洗塵,同時邀請北方長城戍邊軍的眾多將軍們陪同。
隨著約定時辰的臨近,北方長城戍邊軍的將軍們穿戴的整整齊齊,甲胄鮮明鏗鏘有力,手按佩劍邁著龍驤虎步的步伐,陸陸續續的到來。
北方長城戍邊軍是一個擁有三十萬軍隊的大集團軍,軍隊的組成部分大都是攻滅六國的精銳之師。
三十萬精銳之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守護大秦帝國北疆國土,防禦匈奴等草原胡族的侵犯。
早在大秦帝國攻滅六國,一統華夏之前,大草原上的匈奴部族,就已經在戰國後期進入奴隸製社會,不斷興盛起來。
經過草原部落之間不斷爭鬥吞並,匈奴占據了水草豐茂的廣袤草原,建立了匈奴王庭,部眾多達百萬,而且部族的男女老少都會騎射,全民皆兵,成年的男子跨上戰馬,就是一名合格的戰士。
匈奴部族的高層統治者,首領大單於和奴隸主貴族們,利用騎兵行動迅速的優勢,集結部眾經常深入中原,對以農業為主的中原各國進行襲擾和掠奪,當時,秦、趙、燕與匈奴為鄰,就經常發生戰爭。
由於當時各國忙於內戰,無暇北顧,一般對匈奴都采取守勢,在北邊修長城並派軍隊戍守,抵禦匈奴入侵。
再到後來中原混亂,秦國忙於統一六國,各國都沒有精力對付北邊的匈奴人,匈奴人乘機南下,重新占領了北部邊郡的許多地方,並以河南地,河套地區為據點,直接威脅著秦朝的政治中心鹹陽。
對匈奴用兵,消除匈奴人的軍事威脅,成為了秦朝統一六國後的當務之急。
更湊巧的是,始皇陛下在巡視北方邊境時,燕地鼎鼎有名占卜大師盧生,進獻了一本無字天書,始皇帝陛下打開後,就呈現出一句話曰“亡秦者胡也”。
始皇陛下看後,驚怒不已,回到鹹陽後,便開始調集大秦最為精銳善戰的軍隊,湊足三十萬大軍,任命大將軍蒙恬掛帥,北上征伐匈奴。
三十三年春,蒙恬統率三十萬鐵血精銳之師,從上郡北出長城,進攻匈奴部族重兵雲集的河套地區。
大秦與匈奴決戰於河套南部,兩軍相遇,一方是蒙恬大將軍率領三十萬大秦虎狼之師,另一方是頭曼單於率領的五十萬匈奴狼騎。
大決戰時,雙方大軍鋪天蓋地,甲戈如林,箭陣如雨,萬馬奔騰。
這是中原之主大秦帝國和草原霸主匈奴王庭的對決,這一場戰爭注定會永載史冊。
戰爭是強者之間的對決,中原之主大秦帝國,經曆春秋戰國近五百年的征戰,滅國無數,最後掃平戰國六雄,一統中原,是名副其實的戰爭之國;
草原霸主匈奴王庭,崛起於微末,由一個小小的部族,在大草原上經過數百年的征戰廝殺,踏著無數部落的累累屍骨,登上草原霸主的寶座,是名副其實的戰鬥民族。
雙方近百萬的大軍在戰場上浴血廝殺,這是一場決定兩國命運,兩個民族興衰的大決戰,雙方都輸不起。
命運永遠偏愛更強者,此次匈奴王庭在頭曼單於帶領下,雲集五十萬大軍,匈奴戰士個個凶猛殘暴,悍不畏死。
而大秦帝國也不甘示弱,此次北上攻打匈奴王庭的三十萬大軍,都可謂是百戰精銳,驍勇善戰之士;
更是名將眾多,如軍神之稱的蒙恬,智將王離,猛將翁仲等人,這些將軍們都是身經百戰,曾指揮大軍攻城略地,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
最重要的是,秦軍經過春秋戰國的洗禮,已經跨過了一窩蜂的衝上去,好勇鬥狠的階段;懂得排兵布陣,兵種之間的配合協同作戰,戰鬥力呈幾何的提升。
頭曼大單於拔出腰間鑲滿寶石彎刀,直指秦軍陣營,身後的傳令兵吹響牛號角,發出進攻的命令。
人山人海的匈奴士兵揮舞著手中的彎刀,大呼小叫,人擠人,一窩蜂衝過來的時候;
大秦弩兵將士在將官的指揮下,齊刷刷端起手中的強弩,以一個標準的動作,精確的角度,斜指著天空,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