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裏哪裏亮;
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快樂的人像太陽,九大行星圍著轉;
消極的人像月亮,孤孤單單沒人管。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總之,快樂是最好的藥,快樂是生命開出的鮮花!
不過,單就快樂本身而言卻是“魚龍混雜”,如從書法的角度來說快樂——篆書的快樂太纖巧,隸書的快樂太張揚,楷書的快樂太拘泥,草樹的快樂太飄浮,這都不是真正的快樂,隻有行書的快樂既沉實厚重,又如行雲流水般流暢、自然,這才是真快樂!因此,我覺得快樂是有境界之分的。而且應分為三層境界:
第一層境界——競爭式的快樂
根據我對快樂20餘年的體驗、思考和感悟,我認為從競爭得來的快樂是最低的層次,因為競爭的過程一般是沒有快樂的,隻有結果出現時人們才會快樂。
競爭有如釣魚,釣魚的人,心在等魚,心隻是在等待,在等魚咬鉤的時刻到來。心是活在下一刻的,是活在等待之中的,而不是活在此時此刻。所以,凡是在期待之中的人,都難免有些急躁、煩亂和痛苦。釣魚的人隻重結果,而不重過程,因此等待就是痛苦。
等待隻重視結果的到來,中間漫長的過程他都隻是在作準備,在為結果作準備。他對現在沒有絲毫興趣,沒有絲毫情感,他討厭過程太慢,當然,更不要說他會對現在有絲毫感動,絲毫愛心。他隻愛結果。結果沒有了愛,便沒有了欣賞。他的愛和欣賞以及他熱情、友善的麵孔都是留給結果的,結果若不出現,你是休想見到他的笑臉的。
人生本是由一係列的目標組合而成的。有的人一生目標少得幾乎隻有一個。那麼,這就給那些隻等待結果,隻享受結果的人帶來了難度,在幾十年的風雨曆程中,他隻是在等待最終的結果到來,而那個結果卻並不那麼容易達成。人生苦短,很快便等到白了少年頭。到那時,他才幡然醒悟,原來等待是在空耗生命,等待是在浪費生命。
人生百年,多不隨願;種種期冀,多成惘然。於是便苦了等待中的人,苦了期盼享受結果到來的人。活著隻是為了享受結果,而結果有時卻是苦不堪言。即便是有好結果,也是在漫漫長夜中熬過後才等到的。當我們再去品味那遲來的結果時,才發現我們早已沒有了那份當時的心情。
是的,常人的人生,快樂的日子太少了,幸福的日子太少了。要想改變這一切,隻有兩種方式:一是提高到達目標的智力;二是變享受結果為享受過程。前者,對一般人來說,離目標還相差太遠,我們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無知階段,對生命中的諸多變數根本無法悉數把握。後者,卻是我們任何人都能做到的,隻是你想做還是不想做的問題。人為何總感到苦多樂少,主要是不懂得對生命過程的體驗和享受。
要想提高生命的質量,我們就得提高享受的質量和頻率。美好的結果我們不一定抓得住,正如魚不一定會咬鉤,咬了鉤也不一定保證能提出水麵,提出水麵也不一定能捉到簍子裏一樣。天地間的變數的確太多,唯一能抓得牢的就隻有過程。我們應充分享受每一次行動,把握每一個細節。若我們隻重結果,我們就會把結果看得太高,於是,結果便是一切,結果就成了生命質量的判別式,於是我們往往便成了結果的仆人。我們便會不顧一切,甚至動用虛偽、殘酷的手段。如此一來,我們縱然抓住了結果,但我們卻會失去更多的東西。所以說,隻重結果,隻追求結果是可怕的。
總之,競爭給人帶來的快樂的確十分有限。生活中,許多人永遠困在企圖達成競爭式快樂的狀態裏,他們輸的時候往往變得怏怏不樂且具有破壞性。這些人完全經由競爭來界定自己和個人的價值,並且把“輸”這件事看成是個人最終的失敗。如果他們輸了,他們會很痛苦。
下麵這則古老的故事,生動地描繪了這種形式的快樂的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