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女人靠婚姻美滿和家庭幸福賺錢(3)(1 / 3)

這故事讀來不禁莞爾,女子學繪畫、學書法、學天文、學音樂,卻單單沒有想到要去學習烹飪。

沒錯,那些一天到晚相夫教子的女人們無不等待著去滿足男人的胃口。而每天在職場打拚的時髦女性又何妨施展一下你的女人味呢?

7.婚姻成就完美張欣

聽有位作家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了夢想利用婚姻吧!”這不是世俗,不是交易。而是女人一個人往往單槍匹馬難以成功,婚姻有時會約束女人,但如果碰到好伴侶,婚姻也可能是利於女人事業發展的。

“亞洲之星”張欣的事業和婚姻就相得益彰,她和丈夫潘石屹可謂珠聯璧合,是最佳搭擋。

張欣1965年出生於北京。父母都在緬甸長大,大學畢業後雙雙分配到國家外文局,媽媽是學英文的,父親是中央領導人的緬文翻譯。15歲的時候,張欣隨母親移居到香港,在電子組件廠做女工,從每月八九百塊錢掙到1000塊是她的第一個目標。她對媽媽說:“什麼時候我一個月能賺到1400塊錢多好啊!”5年中她基本在工廠度過,是地地道道的打工妹。1985年她帶著自己攢的錢,換了3000英鎊,另加一個箱子和一口鍋到了英國牛津,讀秘書學校,一路讀到劍橋,取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然後就職華爾街的高盛投資銀行,一幹就是8年。她的經曆像一部中國版的《大衛·科波菲爾》。從1994年開始,張欣在華爾街每年掙20萬美金。回國後,她找了一個甘肅人潘石屹當老公,他從沒出過國,一句英語不會說,張欣和他結婚就意味著她要搬回中國住,張欣所有的朋友都認為她這個婚姻是注定要失敗的。但張欣毅然選擇了走自己的路,就像當初非去美國不可。結婚以後,張欣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和丈夫有太多不同之處,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做事風格,夫婦二人迥然不同。張欣那時感到自己的所學在這裏根本派不上用場,因此倍感孤獨。後來,張欣和潘石屹都開始調整自己,從各自的極端走到了中間,並找到了一個最好的契合點。他們進行了最合理的分工,所有與國外的聯係,以及建築設計、工程管理等商業決定以外的事情全部由張欣負責,而商業談判、銷售、政府公關以及所有與錢有關的工作都是潘石屹來做。

認識潘石屹之前,張欣一直是做金融的,認識潘石屹後,改做房地產開發,其中的難度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做現代城之初,張欣對房地產還一無所知,沒一點概念和感覺。為了補課,她鑽進了建築和室內設計圈,看大量的書,抓住一切機會向所有她認為是專家的人請教。一步一個腳印,硬是把自己原本什麼都不懂的領域,變成了自己最能賺錢的行業。張欣是個好奇心極強的人,凡事一旦癡迷,不弄清楚就決不罷休,同時她常常會做一些讓常人跌破眼鏡的事。她專門請了一些從來沒有做過雕塑的知名畫家來給現代城做雕塑。1997年3月到12月底,張欣請香港設計師張永和設計,自己親自修改,親自選材料,親自監工,在北京懷柔一個能見到風景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大房子,這就是被京城很多人羨慕的“山語間”。接著,張欣突發奇想:“我們能不能做100個‘山語間’?”於是她又去找張永和:“我想做一個建築師走廊,上個世紀大量的建築在歐美,那時建築的舞台屬於他們。而現在,大量的建設在東移,應該是亞洲的建築師登台表演的時候了。我要找年輕的、沒有太大名氣的建築師來完成這個工程。”這是非常獨特的創意,是一件可以寫進建築史的大事。張欣希望這個計劃能帶動中國建築的發展,並對中國的建築有所影響。在她心中,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富有靈性的,我們人類最需要的就是尋求人與自然的融合。2001年,張欣夫婦的SOHO現代城進入人們的視線。如今SOHO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工作理念,而張欣夫婦也將永遠被人們記住。

事業的成功對張欣婚姻幫助很大,而她和潘石屹的結合,更是他們事業蒸蒸日上的根本原因。夫妻倆一唱一合,婦唱夫隨,事業與婚姻終得雙豐收。

8.名人梁鳳儀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