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生漢末(1 / 3)

一、重生漢末

張榮是一名軍官,同時也是一名三國愛好者。每次讀三國都會為關羽、張飛這樣虎將跟著劉備漂泊半生而歎惜,為郭嘉、戲誌才、周瑜這樣的大才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今天訓練完的張榮回到宿舍之後,又一次看起了三國,雖然也經看了很多次,可是每一次都會新的體會。“唉,劉備真是個偽君子,關、張等人跟著他真是可惜呀,要是我能夠回到漢末的話,一定要改變他們的命運。”張榮話音剛落就感覺眼前一黑,失去知覺。

當張榮再次醒來時,發現自己正躺在一張床上,而屋子裏的各種擺設都是古代的,床邊還站著一個穿著古裝的小女孩。這是什麼地方?自己不是在軍營的宿舍中看三國的嗎?怎麼會到了這裏?“小姑娘,請問這裏是什麼地方?”那小女孩聽到有人說話,看了一眼床上,見到張榮已醒了,馬上驚喜的叫道“啊,少爺你醒了,我馬上去叫老爺和夫人。”說完就往外跑。唉,本來還想問問這是什麼地方呢?沒想到一下就沒影了。等等,不對呀!她怎麼叫我少爺呀!張榮馬上從床上起來找了個境子,一照之下把張榮給嚇住了,境子裏的自己也穿著古裝,而最主要的是自己變成了一個隻有十幾歲的少年。“我操,穿越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吧!”

不一會兒剛剛離去的那個小女孩帶著一對中年男女急衝衝的向著張榮所在的屋子走來。剛到屋門口那中年婦女就帶著哭聲道“榮兒,我的榮兒呀,你終於醒了,”說著就拉起張榮手道“榮兒,快和娘說說,那兒不舒服,”看來這就是自己這一世的娘親了,在上一世由於是孤兒,沒有享受過母愛,所以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母愛一時無法適應,隻好回道“娘,孩兒沒事,隻是有些累了。”落後一點的中年男子見到張榮已醒了,隻是淡淡的說道“醒了就好,剛醒就多休息休息吧”這應該就是自己這一世的父親了,雖然他的語氣很淡,但那深入沉的父愛還是很容易感受得到。中年婦女一聽連忙道“對對對,榮兒才剛醒,是得多休息,小玉,好好的照顧少爺。”剛剛跑出去的那少女回道“是,夫人”。說完之後兩人就出去了。現在屋裏就隻剩下張榮和那叫小玉的侍女了。“小玉呀,你先下去吧,我想好好休息一下”“好的,少爺,有事您叫我”。躺在床上,腦子裏一片混亂,算了,不想了既然來了也就回不去了,那就好好的在這個世界生活吧。

經過幾天的了解,張榮知道了現在正處於東漢熹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74年,而自己的家族是河東郡解良縣的大戶,本姓張據說是留侯張良的後人,而自己名字也和上世一樣叫張榮。當張榮知道自己來到漢末之後就將穿越而來的傷悲拋在腦後,心裏充滿了興奮,當他知道自己位於解良時,更是覺得是上天對自己眷顧。

二、五糧液

三國是一個讓人充滿熱血的時代,每一個有野的人都會愛上這個時代。

做為一個三國愛好者,張榮對於司馬家最後一統三國而歎惜,而對於後來的五胡亂華更是感到憤怒,所以來到了這個時代就要改變這段曆史,讓大漢民族更加的輝煌。

張家以經商為生,雖然比不上四大商家,但是在河東郡也算是少有名氣,家主張然更是做人們稱為商界的天才,在短短的十幾年裏將一個沒落的家族經營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張家雖然是解良的首富,但對於張榮的大業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當張榮決定加入未來的爭霸之後,就一直想著如何壯大自己的家族,為以後打下基礎。張榮雖然來自現代,可是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軍隊,所以對於各種工技比較的陌生,最後想來想去好像釀酒比較簡單,並且這個時代酒相對後世來說簡直就是白開水呀,隻要能將後世的隨便一種一酒釀出來,那就是財源廣進呀。說做就做,從不拖泥帶水,這是張榮在軍隊裏養成的好習慣。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張榮終於後世的五糧液給釀出來了,雖然酒的度數還比後世自己喝過的,但比起現在這個時代酒,還是高出太多了。

在一天晚飯的時候,張榮拿著新釀的五糧液對張然道“父親,您試試這酒,”張然接過酒杯一口喝下,由於喝得太急了,酒太烈,臉色一會紅一會白,過了好一會兒才恢複過來。“榮兒,這酒從何而來”“我自己釀的呀”“你自己釀的!“張然的口氣裏帶著一種震驚問道“你怎麼會釀這種酒”“那次醒來之後,就發現釀酒的方法自動出現在了腦子裏了”張榮含糊著回道,“自動出現在腦子裏?難道是上天的旨意?”張然在一邊低聲道,“好了,父親你快說說這酒怎麼樣吧”“好酒呀,我活了半輩子,還沒有喝過這麼好的灑”“那就好,父親,現在市麵上應該沒有什麼酒能比得上吧”“你是說……”張然是一個商業天才,自然能看到五糧液所帶來的巨大收益。

來到漢末已經兩年了,在這兩年裏張家通過五糧液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一舉登上了天下第五大商家。而在這兩年裏張榮每天學文習武。身材比起一般同齡的孩子要高大得多,雖然才十三歲,看上去就如同十五、六歲的少年。

三、關羽

兩年的時間過去了,十三歲的張榮通過自己的努力,被提前加冠,取字昌國。既然已經加冠就證明可以獨自遊學天下了,所以在加冠的第二天,張榮就辭別父母,踏上了遊學之路。雖說是遊學,可張榮也知道在自己的這個年齡,父母是不會放心讓他遠行的,所以張榮答應隻在解良縣內,不會遠行。遊學隻是借口,張榮來到這世上已經兩年了,也是時候見一見同縣的那位千古牛人了。早在一年前,張榮就開始叫人尋找關羽了,經過半年的尋找終於找到了,當時由於年齡過小,父母不放心其出門,所以隻好壓住心頭的激動,等到了加冠。

關羽家位於解良的關家村,距縣城較遠。經過一天的急趕,張榮終於趕到了關家,看著眼前的木門,張虎的呼吸不覺加快了幾分。關羽是張榮最喜歡的三國武將,跟著劉備漂泊半生不說,最後還落了個身死麥城,屍首分離的下場。死後還被注以孤傲之名。

“關二爺呀,既然我來到了這個時代,就要改變你的命運”張榮上前敲響了眼前木門,不一會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打開了木門“請問你找誰”“請問這裏是關毅,關老爺子家嗎?”“你我父親呀,進來吧”說著就在前麵引路。“這就是關二爺呀,不是說才十二歲嗎?果然異於常人呀”張榮不動聲色的跟著關羽往裏走。走到大廳之後關羽叫道“父親,有人找您”“誰找我呀”一個四五十歲中年人從屋裏走了出來。

關毅打量著眼前的少年問道“不知道公子找老夫所謂何事呀”“小子姓張名榮字昌國,聽聞關家村有一智者,善讀春秋且家中有一子聰明異常,故特來拜會”“原來公子是為了小兒而來,那麼羽兒你就好好陪張公子聊聊吧”關毅已經活了四五十歲的人了,怎麼會看不出張榮的那點小心意呢。“是,父親。”

“不知公子可有表字”“我今年才十二歲,還不及加冠呢,怎會有表字,不過你可以叫我長生,這是我的小名”“不知長生長大後有何誌向呢?”“當然保家衛國,以效衛霍之行”兩人由於年相近,交流起來沒有隔閡,張榮也在交流中不斷的向關羽傳輸民貴君輕的思想,關羽由於年齡還較小,還沒有形成忠君的思想,所以對張榮的思想也非常的認同。“長生你我二人誌同道合,有點相見恨晚呀,不如你我結為兄弟如何。”張榮也懂得趁熱打鐵。關羽對於張榮也是非常的佩服,對於與張榮結為兄弟也是非常的樂意,可是又怕自己的父親不同意,便道“好是好,可是得問過父親”“那走吧。”其實在張榮與關羽交談時,關毅也曾偷聽連,對於張榮的思想開時也覺得不可接受,可仔細想想又覺得非常的正確。所以當兩人來請教他時,他很爽快的就答應了。“此子不凡呀,羽兒有這樣一個兄弟,以後也必定不凡”

和關羽結拜之後,張榮就請關家搬到了張家。

四、張家辛秘

關羽一家搬到了張家之後,張家二老對於關羽更是痛愛有加,就如同是親生的一般。而兩個老頭是引為知己,每天都會在一起喝點小酒,而關毅自從喝過五糧液之後,便迷上了,每天不喝兩口就覺得不自在。而張榮和關羽兩人自從有了伴學起武來更加的努力了,而在文方麵則由關毅親自教導。

一天晚上,剛練完武的張榮和關羽被張然派人叫到了書房。當兩人來到書房時,張然與關毅早已等待多時。“榮兒、羽兒來了,坐吧”張然指著一旁的椅子道“是父親”兩人坐下之後,張榮問道“不知父親叫我兄弟二人過來,有何事”“我與你關伯父見你二人近來比較認真,又有遠大的誌向,所以想送你二人一件禮物”說著就從身後的書架上拿出了兩卷古書。“這兩卷古略書是我們的先祖留下來的,一為太公兵書、一為黃石天書,太公兵書又稱六韜,則重軍事謀略;黃石天書又稱為三略,則重於政治謀略,二者相輔相成。”張榮和關羽一驚,這黃石天書不是留侯張良從楚南公那得來的嗎?怎麼會在這裏。“你們想的不錯,這黃石天書確是留候遺物,而這太公兵書則是韓信的遺物,榮兒你可知道我們這一族的由來?”張榮一驚,小聲的回道“不會是留侯之後吧?”“不錯,當年先祖助高祖平定天下之後,高祖開始誅殺功臣,最後連高祖曾許諾不以鐵器加身的韓信都無法逃過,而先祖的功勞不比韓信低多少,為了避免步韓信的後塵,先祖選擇了歸隱,而先祖的歸隱之地就是解良,至於太公兵書則是由於韓信與先祖交好,故在臨死前交由先祖保管,以不至兵書失傳。”“原來是這樣呀,”好了,拿著這兩卷古書下去吧,要好好的學習,恢複祖上的榮光,”“是,孩兒告退。”

自從兩人得到了兩卷古書之後,每天除了學文習武,晚上都在一起學習兩卷古書,好在兩人都是天姿聰慧之人,學起來可謂是一日天裏,可關羽似乎更加的注重太公兵書,學起來的速度連張榮都自愧不如,但是在黃石天書中學習就遠不如張榮了;而張榮則兩卷的學習都相差不是太遠。

五、美酒拜師

這一天張榮和關羽如同往常一樣正在練武,突然一個仆人跑過來“兩位少爺,老爺叫你們到大堂去,”“知道為什麼嗎?”張榮問到“不知道,好像府上來了一個老先生”“好吧,羽弟我們走吧,不然父親他們該等急了”“是的,快走吧”當兩人走到大廳時見到自家的兩個老人正陪著一個白胡子老頭在說話。

“父親好”續而對著那老頭道“老先生好”“不錯、不錯真是兩個懂事的孩子呀,我本來是衝著貴府的美酒而來的,不想在這還能遇到兩個天姿如此之高的少年,真是不惜此行啊”老頭感歎著說到,老頭沉默了一會,像是終於下定了決心似的對著張榮和關羽道“我想收二位公子當個弟子,不知二位可否願意”“不知老先生有何可教我兄弟二人”對於擁有太公兵書以黃石天書兩卷奇書的張榮二人來說,一般的還真看不上。老人聽了也不生氣,隻是微笑著看著兩人淡淡的道“我來自鬼穀”隻聽到鬼穀兩個字,兩人就馬上跪下了“弟子拜見師傅”開玩笑,從古到今有多少的軍事大才是出自鬼穀。“嗯,還不錯,你們這兩個弟子我收下了,過兩天就和我回山,正事辦完了,快上酒吧,我快忍不住了”“是,師傅”張榮和關羽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笑意,想不到這個師傅還是個酒鬼呢。就這樣三人又在張停留了三天,最後在張榮母親的不舍聲中,三人離開張家,向著鬼穀派的所在地走去,當然同行的還有一車的極品五糧液。

六、山中歲月

張榮三人離開張家之後,經過半個多月的急趕終於到了鬼穀的所在地,望著眼前的高山,張榮、關羽二人不由感歎這鬼穀所在之地還真隱蔽,怪不得一千多年了,還是沒有一個外人發現鬼穀的所在呢!“怎麼樣,我鬼穀所在風景還算可以吧”鬼穀老人微笑著看著吃驚的兩人道,鬼穀老人對於這兩個弟子是越來越滿意,兩人天姿聰明不說,對於老人更是尊重有加。

“你二人既已拜入我鬼穀派,就要遵守我派的教義,我派之人不可為惡,你二人可能遵守”“牢記師傅教喻”張榮和關羽異口同聲的回到,“那就好,我鬼穀兵法包含了戰陣,練兵、謀略等各個方麵,另有一部至高武學《武典》,不知你二人喜愛何種兵器”“弟子喜刀”關羽不加思所的道,而張榮則猶豫了好久才下定決心“師傅弟子想學戟”“好,羽兒想刀,正好我這有兩卷刀譜,一為青龍刀法,一為春秋刀法,青龍修霸道,而春秋修王道;至於榮兒的戟法嘛,由於古往至今能將戟法修至大成的很少,所以留傳下來的戟譜就更少了,還好我鬼穀當年與霸王交好,故留有一卷霸王戟法,然這部戟法太過於深奧,講究的是一種君臨天下,能不能修練成功就看你自己的悟性了”“謝師傅”

自從兩人確定了自己的兵器之後,生活就變得有規律了起來,每天白天練武,晚上兩人一起學習鬼穀兵書。

“大哥,接我一招青龍在天”“哈哈,羽弟你也接我一招橫掃八荒”山中的草地上,兩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正在你來我往的交流著武藝,刀戟的相互撞擊,讓人看著心驚。“哈哈,羽弟你的武藝更加的精進了”“大哥說笑了,與大哥相比還是相差太遠呀”關羽苦笑著回到。這二人就是張榮與關羽,山中無歲月,從上山那天起,不覺間五年已過,兩人都成為了十七、八歲的少年。在這五年裏兩人不僅將家中所傳的兩卷古書以及鬼穀的兵書都學完了,兩人相信就算是張良、韓信重生兩人都不懼,兩人所缺的隻是經驗而已;在這五年中張榮也將霸王戟法給修練成功了,每一戟揮出都有一種君臨天下的霸氣,而關羽不愧是被後人稱為武聖的人,對於武道的理解不是常人所能比的,他將青龍的霸道與春秋的王道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的道,每一刀揮出都給人一種無法抗拒而又不想抗拒的感覺,關羽現在雖然才十七歲,但比起演義中的巔峰時還要厲害。

七、下山得寶

今日,張榮和關羽如同以往一樣練完武回到住處,意外的發現多天不見的鬼穀老人既然已經在等著他們了。“師傅好久不見呀”張榮玩笑著道,”師傅好”關羽則比較嚴肅,鬼穀老人則微笑的看著兩個弟子,真是越看越滿意,“榮兒、羽兒你們上山已經有五年了,該學的都已經學了,剩下的就要去實踐了,你們明天就下山吧”,“師傅,我們還有很多要學的,不想下山呀”張榮和關羽哭著道,鬼穀老人看著兩人歎到“癡兒呀,天下沒有不散晏席,你們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頂了,再留在山上也沒有用了,得入世厲練才能上升到更高境界,好了下去吧,明天早上來,我送你們一件禮物”。

兩人一晚上睡不著,第二天天沒亮就來到鬼穀老人的住處,沒想鬼穀老人比兩人還早,早就在屋裏等著兩人。“師傅早”兩人拜到,“嗯,沒想到你們兩個還挺早的,好了,來看看我送你們的禮物吧”說著就往屋裏走去,張榮、關羽兩人對視一眼,跟了上去。

屋裏擺著一戟、一刀和兩付精美的寶甲。鬼穀老人指著擺放的物品道“此戟傳自霸王,名霸王戟,此刀和兩付寶甲都是以九天寒鐵所鑄,今日就送於你二人防身所用,也不枉我們師徒一場”,“謝師傅賞賜”,作為武人,兩人自然知道九天寒鐵的珍貴,也看出了師傅的用心,想到馬上就要分別,眼淚不自覺的能溢了出來,看著兩人的姿態,鬼穀老人也搖了搖頭,經過五年的相處,他早已習慣了有兩人的日子,現在突然要分別,他也是非常的不舍,可是為讓他們能成長,隻能放手讓他們獨自去闖。“好了,別作這般小女孩的姿態,跟我來吧,再送你們一件代步的”,說著就往外走去。張、關二人跟著到了後山裏,看到後山的草地上,兩匹神俊非凡的寶馬正在優閑的吃著草,一黑一白,黑的似碳、白的似雪,渾身上下沒有一根雜色。鬼穀老人指著兩匹寶馬道“那黑的名曰象龍,白的名曰照夜玉獅子,此二馬都是馬中皇者,今日便賜與你二人代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