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始末(1 / 2)

泱泱神州,傳上古兩河流域有大小部落十二,爭鬥合並,成西戎與東夷,後西戎戰敗北遁,東夷立國中原稱夏。

夏曆六百餘載,為商所替,商又曆六百餘載。及至商末,六國紛爭,並入於周,周朝建都洛陽,年號元平。太祖分封諸子為王,以為中央屏障。諸王“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然諸王擁有府兵,仍極有權勢。

元平二十二年,太子病故,其子臻聰明俊偉,常伴太祖左右,深為太祖所喜,時太祖有立臻為太子之意。

元平二十三年,太祖突然中風病危,口不能言,但手指臻,須臾駕崩,竟未留下遺詔。時尚書王建,大將軍李維在旁,依太祖遺意,立臻為新帝。

臻即位,是為光文帝,改年號光始,詔告天下,又詔命諸王居臨國中不必奔喪。

諸王聞之,互相煽動,皆謂王建李維假太祖遺詔,離間骨肉,一時流言甚盛。帝聞之,頗為焦慮。

光始元年三月,流言日盛。一日朝罷,帝密詔王建、李維,商議削藩之事。

李維曰:“慶王兵權最盛,且素有大誌,當先削之。”

王建曰:“慶王一時難圖,不如先削秦,楚諸王。秦、楚諸王在先帝時便有不法之舉,削之有名,且秦王是慶王同母弟,削秦便是削慶之手足。”

會逢有人控告秦王,帝命曹國公敬隆率兵前往西安,乘秦王不備,將秦王及其世子妃嬪拿送京師法辦,貶為謫人,遷謫雲南,又下令親王不得節製文武吏士,更定府中官製。

詔令行到幽州,燕、寧、衛三王恐為朝廷所謀,起兵謀反。寧王乃庶出,燕王係衛王母妃養大,二王遂共舉衛王為主,前朝六國遺老孤臣亦伺機於各地作亂,圖謀複辟。

四月,燕王統軍三萬攻濮陽,帝命大將軍李維率禁軍五萬馳援。二者於濮陽以北頓丘交戰。李維大敗,隻剩殘兵八千餘退入濮陽城中堅守。

四月中,寧王譴世子広統軍二萬,與燕王合兵一處圍濮陽,晝夜攻打數日,城堅不能下。

濮陽太守兆玉,乃前朝趙國散騎常侍兆弘之子,暗通燕王,殺李維獻城。消息傳到京師,朝野震動,帝急召百官商議對策。

右丞黃詮奏曰:“可召各鎮駐軍,勒兵勤王。”

帝曰:“此計大妙。”

尚書王建奏曰:“抽調州軍,國中空虛,恐前朝餘孽作亂。”

帝曰:“事急矣,不得不如此。”乃遣使齎詔星夜往各鎮去。

五月,衛、寧二王接連攻克上黨、太原,十萬大軍集結白馬港準備渡河,以鄴城為後勤,進逼陳留。陳留太守一麵征壯丁守城,一麵遣使往京師求援。

時洛陽已無可戰之兵,勉強征得數千壯丁,以助軍士守城。帝聞之大驚,未及反應,飛馬又報陳留已被打破,寧王父子統兵五萬,正往虎牢進發。

虎牢關守將嚴序,乃太祖開國十二功臣之首嚴斛之子,熟知兵事,武勇不亞其父,常謂左右曰:“恨不早生,隨太祖平定天下,見識四方英雄。”

嚴序在虎牢關數年,嚴於律己,恤軍愛民,極得人心,又嚴加守禦。寧王自五月攻到六月,損兵折將,士氣漸低。

六月中,涼州、荊州刺史各率三萬勤王之師走宛城、函穀關抵達洛陽,麵聖畢,赴虎牢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