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才能學會信任二號自我呢?當然是通過實踐!“管它三七二十一!”蓋爾衛勸告人們。在特殊的競賽場合,比如說滑雪拐彎的時候,向高爾夫球輕輕一擊的時刻,或者是演奏貝多芬奏鳴曲的高難度章節時,不管幹得正確與否,都要讓一號自我的判決暫停下來。舉例說,在網球場上,蓋爾衛讓學生們對準一個罐頭盒擊球,而不在意是否能擊中它。他要求他們首先想象這個球擊中罐頭盒,然後再觀察它實際上落在哪裏。隨著球一個接一個地打出去,二號自我在不知不覺之中進行了糾正,球離目標越來越近。
(3)集中注意力於正在發生的事
一號自我是不會相安無事的,除非讓它幹點有用的事——可以讓它觀察和監視二號自我的工作。然而,這種關注應當集中於正發生的事情上,而不是集中在你擔心或者希望發生的事情。比方說你正在滑雪,當雪橇插入雪坡的時候,去體會腳的感覺而不要想到摔跤。“擔憂往往是對可能發生的事提心吊膽,”蓋爾衛寫道,“但是,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需要完成的動作上,成功的希望往往是最大的。”
清醒的認識應當包括對你麵臨的所有情況有一個客觀的估計。當你看到下麵一個雪坡時,一號自我可能說:“那個坡不妙,昨天查理就是在那兒摔的”。事實上,雪坡並沒有什麼“吉”、“凶”之分,隻是具有不同的特點罷了。如果沒有一號自我提出的擔憂,二號自我會以更加敏銳的眼光來看待這些特點。
(4)不要擔心輸贏蓋爾衛確信,擔憂是一號自我對二號自我采取的危害最大的一個花招。它使肌肉和神經高度緊張,這是造成誤差最常見的原因。蓋爾衛斷定,隻有當一號自我停止讓人受不了的發號施令的時候,二號自我才能達到最佳競技狀態。
如果你停止了有意識的爭取,你就能夠用蓋爾衛所謂的“運用自如”的方式完成任務。二號自我不會辜負潛能,這種能力是它天生的本領加上從實踐中所學到的東西總和在一起形成的。蓋爾衛發現,人們愈不為結局擔憂,他們多半就幹得愈漂亮。“‘放得開’是對網球運動員或任何其他運動員最好的評價,這說明他覺得自己不會損失什麼,”蓋爾衛說,“他不為後果擔心,隻是一心一意地把比賽進行到底。出乎意料的是,當一個人達到這種境界時,結果卻往往是最好的。”
(5)不要懷疑自己的潛能
自我懷疑幾乎總是把懷疑變成現實。當一位打高爾夫球的人一踏上草場心裏就開始嘀咕,他準會輸4個球,結果真是這樣。隻有當你製止一號自我發言,把精力集中在眼前發生的事情上,才能排除這種缺乏自信的心理。在蓋爾衛舉辦的學習班上,一位女子聲稱自己一當眾發言就“嚇得要死”。你怎麼會知道自己害怕呢?蓋爾衛問道,這是因為,她說,她的膝蓋抖個不停。蓋爾衛畫了一段從0到9的尺度,讓她測一下膝蓋抖動的幅度多大。“大概在9的位置上。”她說,她的聲音已經平靜了一些了。然後,蓋爾衛說服她麵對全班同學,這位婦女竟然擺脫了恐慌。當她膝蓋的抖動降低到接近零時,她已經能對班上的同學談她自己的體會了——這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當眾發言。從那以後,這位女子終於成為一名電視談話節目的主持人。
身負使命的蓋爾衛很少感到缺乏自信。他認為,對於內心競賽和它的全部細節的更廣泛的了解,可能對我們整個社會有所裨益。不論這一點是真是假,打好內心競賽這一仗至少能夠改善肩負某項特定任務的任何個人的成就,這方麵的證據是強有力的。
爭取一切機會表現自己的實力
18世紀英國著名詩人托馬斯·格雷曾經說過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很多鮮花,生來豔麗奪目卻無人所見;許多鮮花,生來氣味芬芳卻無人所知。”自格雷於1750年在鄉村墓地的碑銘上留下這一著名詩句時起,又有多少多才多藝的人生不被人們所知曉,便悄然枯萎了呢?要想使自己成為眾人所矚目的明星,除了需要有才藝、需要有大家的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大家的了解。
如何使別人了解你的能力呢?假如你要成為畫家,就需要—個畫廊來展示你的能力;假如你要成為作家,就要有一家出版社作後盾;假如你要想成為音樂家,身後則要有一個唱片公司的支持。總之,你所需要的是那些能夠幫助你成功的人們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