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最早聽說“九型人格”大約是五年前,在北京一個知名的平麵設計師那兒,聽他說得神乎其神,“幾個問題就能知道你是什麼樣的基本性格、如何跟你打交道”雲雲。當時心裏一動,我平日最不擅長察言觀色,真有這樣的學問,學了該有多了得!

因緣際會,兩年前初次接觸《九型人格》課程,就被其深深吸引。巧合的是,最近才得知,當年那位設計師推崇備至的“九型人格”導師,竟然跟我的導師是同一個人-中原老師。多年來,中原老師講授“九型人格”,幫助成千上萬的企業家、經理人、公務員等各界人士在家庭關係和事業發展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古人雲:“講壇之音,不過百步;著作之聲,傳諸千裏。”現在,中原老師將“九型人格”的核心內容結集成書,並闡釋得輕鬆活潑,妙趣橫生。他的前兩本書持續熱銷,這本新書更值得期待。

西方人談到“人格”會用“person”這個字,“person”起源於拉丁文“persona”,是麵具的意思,說明我們是要戴麵具的。麵具代表我們的各種能力,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九型人格指的就是我們的九種麵具。就像遊戲裏的麵具往往是為了迷惑對方一樣,我們戴麵具也是不想讓別人看清我們的“真麵目”。人是很有意思的動物,一方麵渴望認識麵具背後的自我和他人,一方麵又緊緊戴著麵具,害怕被別人認出。

九型人格道出了我們活著的內在推動力-愛與恐懼。我們終其一生追求正直善良、愛心、成就、獨特、知識、忠誠、快樂、領導和組織、平和-這是九種類型人的基本追求,也是我們為了得到愛而戴上的麵具。

而麵具的另一麵即恐懼,代表著我們常常害怕失去某些東西。“愛與恐懼”構成了一幅太極圖,互相滲透、互相轉化,我們的言行每時每刻都在潛意識裏被它左右。看清楚麵具背後的東西,才算是真正地認識了自我和他人,既可以踏上知行合一的和諧之道,又利於達成共贏共榮的合作關係。

探索、洞悉人類的性格,古今中外,長盛不衰。中國有生肖說、八字說,西方有星座說、血型說,都試圖根據人的出生年月、生理機製等進行性格類型格式化的認識。不過在當代社會,生辰、血型被視為一種隱私,有些方法被披上了神秘和宿命的外衣,而九型人格這個樸素、源於實踐和實操性很強的工具變得很有指導意義。我們能通過對方的語言、行為、情緒、神態、穿著等透露出來的一手信息,來破譯性格密碼,指導我們如何彼此了解、高效溝通、發現障礙、挖掘潛能、培養人才,九型人格可以說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好用工具。

與那些標榜冷靜、理性的性格分析不同,中原老師的書詼諧有趣、聲情並茂,國家地理、曆史文化、中外名人,都好像與他神交已久,被他道破“天機”,紛紛露出精彩的性格底色,讓我們感受到有血有肉的解讀。

對每一個渴望認識自我並影響對方的人來說,知道自己的性格號碼,洞悉了基本欲望和基本恐懼之後,人生並不是走向虛無,而是經由行動和實踐鍛煉踏上自我完善之路。這條路徑就是“愛和承諾”。首先愛自己,包容他人的性格,進而愛自己與他人的共同體。承諾則是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負起責任,減少傷害,最終影響他人並成就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洞悉性格、看穿人性,還是一種深刻的慈悲。單就這一點,這部作品就超越了坊間流行的各類“搞定員工、搞定老板、搞定客戶”的讀心術。事實上,作為國內心態教練和性格領導力的理論創始人,他的培訓課程遠比幾部作品所能呈現的豐富得多。

迅速提升人際關係,尋找到與自我和他人的和諧相處之道,是中原老師的這本新書所帶給我們的一份欣喜。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如果我們對自己、對他人,願意保留一份慈悲,那就從懂得開始吧!

貝為任

中國家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貝博士圖書品牌總編輯

2010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