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案(1 / 2)

據史書記載,東漢時期,女主參政者比比皆是。前後便有七位太後臨朝聽政,分別為明帝馬皇後、章帝竇皇後、和帝鄧皇後、安帝閻皇後、順帝梁皇後、桓帝竇皇後和靈帝順皇後。其中,明帝馬皇後及和帝鄧皇後的功勳最為卓著。

但是,偏偏就是這兩位皇後臨朝聽政時,反對之聲最為高漲。明帝馬皇後暫且不提,和帝鄧後當政十六載,卻是一手造出了一個太平盛世。怎料,她的才智和功績根本敵不過男人世俗的偏見。她當政之時,前有司空周章叛亂,後有杜根大案。

諸如周章、杜根之流,不過隻是借著比女子多一個器官而大放厥詞,迂腐之至,不配以政客之名。他們反對鄧後,並不是以政績、天下、百姓為首位,隻是打著所謂老祖宗的規矩,嘲笑牝雞司晨之事而已。

這些男人,日盼夜盼,終於盼得鄧後薨,迎來安帝上台。

卻不想,這個本該打鳴的公雞安帝,連個牝雞都不如,整日裏昏庸無道,一輩子也沒有司過一日之晨。東漢在他的治理之下,也是開了前人的先河。隻是這河隻能算成臭水溝。東漢,在他的帶領下迎來了最為動蕩的宦官當權時期。宦官專橫,民不聊生,也算得上是空前絕後之帝治。

女子本無錯,錯就錯在那些能力不及她們,卻隻能仗著多出來的器官橫行於世的男子身上。每一代的女子當政之後,每每會換來男子對她們更多的忌憚,甚至是屠 殺。

曆史上一個小小的偏差,便導致了人類軌跡的不同。

自安帝當政後,在這個世界裏,卻出現了一個本不該出現的人物,號清遠道人。此道人向安帝進言曰,他卜得一卦,安帝之權終被女子所奪。安帝震怒,想到控製他多年的鄧太後,心裏就不寒而栗。

連夜命人前往各州府,按照清遠道人所說特征,大肆抓捕未出閣的女子。一時間,人心惶惶,無論是大戶人家還是小家碧玉,為保性命倉皇嫁人。縱使這樣,被殺害的少女卻也多如牛毛。叢朝堂到鄉野,人人自危,惶惶而不可終日。

安帝卻不知,那個會掌他大權的女子,閻皇後已經來到了他的身邊。

到閻皇後臨朝聽政之時,東漢政治越加腐敗,加之先前的大肆屠 殺民間已是怨聲載道。她雖有心,奈何無力回天,終是無法力挽狂瀾,挽回這敗局之勢。

閻皇後始料未及之事,便是在她死後,新帝再次聽信清遠道人之言,開始屠 殺妙齡女子。

自此,東漢迎來兩位女主天下的皇後,卻也在她們死後又迎來再一次的屠 殺。

東漢滅亡之時,男女比例已然嚴重失調。百裏長曾上書曰,百戶人家,有女者不過三四十戶,且女子之貌大不如前。

然則,成霸業者當不拘小結。百裏長不過是無品小鄉紳,他們之言怎能得到注重?東漢即滅,有識之士俱奮力相爭。所謂漢失其鹿,群雄逐之。

民間女子本就缺少,戰亂年年,所死之人除去戰士,便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一時間,女子成為稀罕之物,更有甚者在西北一偏遠小縣,十年之內竟無一家男子娶上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