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話(1 / 3)

第九話

悟空走了,玄奘感到很孤單,很無助,自己牽著馬往前走,心裏不停地回想起悟空的猴模猴樣,平時沒什麼感覺,這時候悟空離開了,才突然覺得很想念。

人或許都是這樣吧,一個東西,一個人,甚至於一點關注,一份愛慕,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很痛苦、很揪心,拚了命想方設法地想去得到。這也就是佛說的:求不得吧。當我們得不到,我們會很痛苦,當我們得到了,我們會很開心、很激動、很興奮和一點點的,一點點的,迷茫。這種感覺像是失去了一個目標,像是平添了一份遺憾。我們說不上那種感覺,本應是得到了該感到幸福,但是卻會有這樣的莫名的情緒。

那些種種,也都是想要得到,未能得到和爭取得到了的。但是更多的時候,一個東西,一個人,甚至於一點關懷,一份愛慕,他們是無波無瀾進入了我們生命的,我們得到的輕輕鬆鬆,理所當然,然後也就失去了對他們的關注,對他們的珍惜。直到他們受了傷,灰了心,涼卻了那份情愫,帶著累累傷痕,支離破碎的心離開了我們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如雷灌頂,我們又如同求不得一般在茫茫人海,浩瀚宇宙中去追。向前追,往回追,望眼欲穿,頭破血流,生不如死。

然後跌倒了,不想再起來,任憑泥土灰塵揉虐我們曾經那張高傲的臉,刺疼醃紮曾經那顆高昂的頭顱,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用,時間給我們留下的都是追悔,都是遺憾,都是那些想要訴說卻無處傾吐的憋悶酸苦。物是人非,或者,人事已非!

可是人生的路還是要走,西行不容有誤。玄奘難過而堅定地走著,山路上迎麵走來一個年歲頗高的老太,她手裏捧著一件棉衣,棉衣上放著一定花帽。三藏見她走近了,山路又有些窄,於是站到路右邊讓老太先過。

那老太停下來,問道:“你是從哪來的長老?為何一個人孤孤單單在這裏行走?”三藏道:“弟子是從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取經人。”老太道:“西方佛祖是在大雷音寺天竺國界,從這裏過去有十萬八千裏遠,你單人獨馬,又沒有人陪伴,連個徒弟都沒有,你怎麼取得了真經呢?

三藏聽他這麼一說,又想起了悟空,心裏難受,說道:“其實弟子是有一個徒弟的,隻是我這個徒弟性格頑劣,之前犯了錯誤,還不聽我教誨,與我生氣,自己走了。”

老太道:“我這裏有一件棉布單衣,一頂鑲了金邊的花帽,長老既然你有徒弟,那我就把這衣帽送給你吧。”三藏道:“感謝老施主,你的心意我領了,但是我的徒弟已經走了,這棉衣花帽我也就不要了”

“他往哪去了?”老太問道。到這裏三藏心裏早就明白過來這根本不是什麼普通的老太,在這深山老林間端著衣服花帽行走本身就很奇怪了,還要平白無故送自己,現在又問悟空去哪了,多半是天上來的哪路神仙來幫我的,於是回道:“弟子並不清楚徒兒去了哪裏,隻看到他向東離去。”

老太道:“東邊不遠,我去幫你找他吧。我這裏有一篇咒語,叫做‘定心真言’,又叫做‘緊箍兒咒’,我來傳給你,你一定要在心裏暗暗默背,念熟牢記,千萬不可以再讓另外的人知道。我現在去找他回來,你見到他後把這棉衣花帽送給他,他穿戴好了之後,要是再不服你管教,你就默念此咒,保證他再也不敢行凶作惡,再也不敢棄你而去。”說完把“緊箍兒咒”在玄奘耳畔輕聲念了一遍。

三藏又在心裏默背幾遍,低頭拜謝老太。老太突然化作一道金光,往東急馳而去。三藏猜到多半是觀音菩薩傳授自己這篇真言的,於是對著東邊誠懇地禮拜著。在菩薩走了有一會之後,也不趕路了,收起衣帽,放在行李裏麵,然後故意露出鑲金花帽的一點邊角。接著坐在路邊的大石塊上,頌習菩薩所傳授的那篇咒語,來來回回許多遍,直到爛記於心。

悟空這邊自從離開了唐三藏,一路往東飛馳,不多久就到了東洋大海之上。在空中轉悠了一會,收了筋鬥雲,分開水道,穿入大海,來到了水晶宮。龍王聽說是孫悟空來了,緊張地跑出來迎接。孫悟空也不見外,直接來到宮中找個椅子坐下,才對龍王施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