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溪水蕩悠悠,
溪連湖泊三十六。
不修溪水不治湖,
旱魔水患常光顧。
……
一陣蒼老的民歌從遠方飄來。
……
百合溪名播全省的原因是一年裏來了七批治水開發建築公司,他們主要的任務是修建百合溪泊岸和對沿溪水兩岸的湖泊進行清淤。但前六批都沒有站住腳就走人了,隻有第七批來的治水建築公司留了下來。
第一批開發商是“振遠建築公司”。公司的總經理張鳴是溫州人,他是軍人出身,在部隊幹了十年。離開部隊以後,張鳴瞄準了建築業,在S市開發區從小工子幹起,逐漸發展,並創建自己的建築公司。
張鳴有一個戰友在百合溪岸邊的百合市當副市長。當時百合市正在擴大開發,已經建成了教育園、科技園,並計劃建立起百合園、產業園和溪水園,使每一個園內有獨特的內涵,能自成體係,獨立使用,並且使園與園之間又能相互配合,資源共享。與此同時,要修建好百合溪兩邊的泊岸,保障百合溪流水暢通。張鳴通過戰友的關係中標,在百合市所在的百合溪段修建排水體係。在開工第七天以後,夜裏下了一場暴雨,大雨淹沒了土建工程所挖的溝狗道道,整個工地積滿了水。一輛拉模板的汽車滑掉溝道裏,洪濁的積水吞噬了汽車,司機當場死亡。死者家屬召集了娘婆二家的許多親友,在工地設靈堂,大鬧工地。張鳴被鬧得頭暈腦脹精疲力盡,在處理好汽車司機的賠款和喪葬事件之後,他卷起狗皮行李走人,撤出了百合市。
百合市是近十年才建立起來的。原來有一個古老的小集鎮叫著百合鎮,近幾年由於城鎮化的步子邁得猛,高樓大廈不斷聳立起來,經濟發展快,城區麵積迅速擴大,原來集鎮的麵積太小街道狹窄,已經適應不了現代經濟的發展。經省政府批準,在原來百合鎮的東部重新建立了一個地級市——百合市。百合市下轄百合區、石榴區、翠微山——百合溪管理區和水仙縣、秋菊縣、春桃縣和鹿鳴縣等三區四縣,原來的百合鎮仍然存在,但它隸屬於百合區管轄。原來百合區的農民特別是原百合鎮的農民,他們的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個別農戶的土地全部被征用。年輕人有一部分在家辦廠,也有一部分外出務工。被征過來的土地都被重新規劃開發利用,一部分成為產業園,一部分被開發成樓盤。
第二批來的是“鴻運置業公司”。該公司的老板姓劉。劉老板語言不多,不愛交際,但實幹精神強。樣樣事情他都上前,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公司的全體員工都很佩服他。憑著實幹興業的理念,劉老板帶著他的“鴻運置業”在S市幹了六年,在無錫幹了七年,資金不斷增多,事業蓬勃向上。他們來到白合溪的時候,正好是百合市區邊緣還有一部分土地的農民收割水稻並準備深翻土地備播小麥的時節,在外地務工的百合溪的年輕人都來到了自己還剩下的僅有的土地上。
看到外麵的大老板來到自己的土地上掙票子,又聽說土地征用費也不合理,心裏總是不舒服。這些年輕人很快就找到了百合村裏愛管事管閑事能成事也能講真話能堅持真理的何天禧,並鼓動本村裏一些上了年紀的男男女女到建築工地鬧鬧嚷嚷,說原來的土地征用費太低,而且還有一些沼澤地和溝溝壑壑的油草灘、港土嶺被征用了卻沒有計算平方數,這些地的麵積要重新計算。特別是百合溪岸邊的百合灘上有許多的建築物和產業需要加倍的賠償,不然的話就不讓施工。先是來幾個老頭,後來又來了一批中年人。他們帶著一些鐵鍬,把挖好的根基又用土再填平,施工人員進行阻止,雙方各不相讓,事態進一步擴大。情急之中,劉老板找來了百合市開發區派出所的易所長,易所長反複勸說無果,下令將群眾代表何天禧抓了起來。
何天禧被抓這件事猶如一塊大石投進平靜的水麵擊起陣陣漣漪。
何天禧已經過古稀之年,但精神頭很好,他性格耿直,愛堅持個真理,對某一件事總愛刨根問底探出個究竟。何天禧的為人很好,性格和善,不辭勞苦,樂於幫助別人,鄉親鄰裏都稱何天禧是人慈心善。在很多的時候,他能從大處著想,有一種舍小家為大家的風格。
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的第一年,百合村這一帶天旱,從三月份到五月底老天爺沒有下一滴雨,百合溪的水位也下降許多,已經抽不出水來灌溉農田。百合村家家戶戶的秧苗都沒有插上,人們心急如焚卻又沒有絲毫的辦法。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何天禧有一個住在扁擔湖而且負責電灌站抽水的朋友,他主動找到何天禧要用電灌站抽一些水輸送到這裏,幫助何天禧把秧插上。這是一個好消息,何天禧首先想到了本村的群眾,他想何不借這個機會多抽些水來讓大家都能插上秧?!何天禧和老伴白菊商議後又找村幹部商議決定去取水。何天禧賣掉了一頭豬,和百合村的幹部一共六個人一起到了扁擔湖見到了他的朋友。何天禧給朋友帶來了四條好煙,十件啤酒,幾條大魚,幾條新毛巾,百合村的幹部也給了何天禧朋友所在的單位相應的報酬。經過協商,朋友同意從扁擔湖的電灌站抽四天四夜的水順著水渠往東輸送到百合村。後來整個百合村的群眾都插上了秧,這件事為何天禧贏得了極大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