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經因果(1 / 2)

1、取經因果

且說唐僧師徒四人曆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得靈山,登雷音,拜如來,賜真經。其實,這四人中論本領還得數悟空最大,這從很久以前就是公認的事實,即便這唐三藏為如來佛座前得意弟子金蟬子轉世,封佛後仍為四人師傅,但降妖服魔的本領也是比起悟空來遠遠不及。猴子性躁,野性難馴,如來心知肚明,當年就曾為官職與麵子的事情反過天庭,擾得上界好一頓不得安寧,無論如何該長長孫悟空的官銜吧,當年他就有齊天大聖的稱號,現在也隻能封其為佛了。既然猴子都封佛了,這師傅自然也得占一個佛的指標了,況且唐三藏本身就是如來的弟子,封自己弟子為佛也是一種恩惠。唐僧確實算撿了個便宜,靠一道鐵圈圈製服了一條龍,一條虎,成就了萬人景仰的佛。

世間該有多少人努力奮鬥,終其一生也成不了佛啊,但是一旦你有機緣收複一個技藝超群的人為你服務,供你差遣,忠貞不二的輔佐,成功指日可待。

豬八戒向以肚量大著稱,如來封他做了個淨壇使者,八戒心實不服,心想這師傅與大師兄都成佛了,獨自己好像降了個等級似的。如來自然知道八戒心裏的那點小九九,兩句話就把八戒給封住了,八戒轉念一想,自己就那麼點本事,取經雖說是大功一件,但畢竟這一路上自己多大貢獻還是清楚的,在眾人眼中也是有貪財好色的印象,好吃懶做,挑撥搬弄是非的陋習,罷了,官雖不大,免得樹大招風,的確也算得上美差。

沙僧本領最弱,西行途中是個苦力身份,人又忠厚老實,對如來金身羅漢的封賞隻謝不怨。

四人成就正果,受了如來封獎,取了經卷一路上漂洋過海,不日已到大唐國界,降下雲頭。

唐王舉行了異常隆重的歡迎儀式,長安街頭站滿了人群,爭相看這當今聖上的禦弟,取經回來的三藏佛祖。李世民高興地接見了闊別十餘年的禦弟,並立即下詔封其為大唐國師,在長安修建最大規模的廟宇,相國寺供三藏師徒居住。

師徒四人每日開壇講經,廣播西天佛法經典,在大唐皇帝的禦命下,信佛之風大盛。三藏此番修成正果歸來,已然創建了不世奇功,更兼當年曾與李世民結拜為兄弟,受其所托,取大成佛法經典,以普渡這芸芸眾生。

當年李世民殺伐太重,滅大隋,平十八路反王,甚者最後在玄武門殺掉了自己親身的兩個兄弟而逼老爸退位,不管其中是非曲直,終究是難以扭曲的事實。每個人成功的道路上,終究是有太多的鮮血浸染與累累地白骨。所以說,一將功成萬骨枯,莫不是無數成功者真實的寫照,尤其是對一些江山開辟者更是如此。

或許因殺伐太重,李世民即位不久即常噩夢連連,常感無數的冤魂來索魂奪命,而本身皇宮中就他一個完整的男人,所以也顯得陰盛陽衰,這更讓他感到寂寞,噩夢醒來恐懼無比、冷汗淋漓。後來他想起自己手下的二員猛將,蔚遲敬德、秦叔寶。此二人在跟隨李世民打江山過程中以勇猛無畏著稱,建立了很大的功勳,李世民也很喜愛其二人,除了賞賜金銀、封侯拜將,便想了一個特殊的獎賞他二人的辦法。在金鑾殿附近修建了一座幾乎與宮正殿等高的亭閣,隻是規模沒有皇宮那麼宏大,但已是恢宏無比了,李世民親自禦筆題名:淩煙閣。亭閣分為18層,分封眾多開國有功的武將,找全國最有名的畫匠將他們的畫像畫出來置於閣內,獨把蔚遲敬德、秦叔寶二人的畫像置於最頂層,以示唐太宗對此二人的最高褒獎與喜愛。

李世民也是為噩夢所擾,心情抑鬱,在宮內閑逛,無意間走進淩煙閣,看到蔚遲敬德、秦叔寶的畫像便似有所悟,想起當年建此樓不是也是意指用這些猛士忠誠來守衛皇權的麼?

當晚,李世民急召二人進宮,告知其內因。二人聽罷即自願為李世民守夜把關,令魑魅魍魎不得侵害皇上。君臣三人把酒言歡至深夜,李世民回寢宮歇息,蔚遲敬德持禦賜金鞭,秦叔寶拿皇封金鐧立於寢宮外,果然這一晚李世民感覺良好,沒有遭到噩夢的侵襲。一連幾天二人都為皇帝守夜,李世民真的再未被噩夢所擾,但這可苦了蔚遲敬德、秦叔寶二人,雖說二人打仗勇冠三軍,但人畢竟是血肉之軀,長時間不眠不休如何受得了

李世民看著手下兩員愛將越來越精神不濟,也覺這不是最終之計,想起已歸隱山林的開國軍師徐茂功,便差人下一道聖旨召其回京商議。徐茂功當年功成身退,堅辭不受唐主的封賞,天下大定,一心隻想求仙修道,接到聖旨,得悉皇上病情,星夜趕往長安。

“臣以為皇上是多年南征北戰、奔波勞累的舊疾所致,我皇仁德之君、英明聖主,心憂蒼生,想起過去的經曆,於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徐茂功為皇帝診過脈道。

“果真如此?愛卿,是否有方法可讓朕安神靜氣。”李世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