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清楚的愛45(1 / 3)

第45章

嘎仙洞位於加格達奇西北方向20多公裏的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上,洞口高12米,寬19米,離地麵約25米。洞深90多米,高20多米,寬20多米,寬敞的大廳氣勢雄偉,可以容納幾千人,是一個純粹的天然石洞。當考古工作者幾經周折,在山洞找到史書上記載的祝文時,許多謎底被揭開了。這些遠古的記錄證明了嘎仙洞就是鮮卑祖先的“舊墟石室”;證明了這裏曆來是中國的疆土;證明了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曾經在這裏生活了許多年,繁衍生息;證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有一條血脈是從這片古老的森林裏流淌過來的。這裏流傳著祖先們許多動人的故事和美麗的傳說,“嘎仙洞”的傳說就是其中之一。

那是1986年的9月,省委黨史研究室的兩位同誌到大興安嶺地區檢查黨史工作,我們黨史研究室的同誌有機會陪同到阿裏河少數民族展覽館和嘎仙洞參觀,阿裏河展覽館的黃館長一路上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嘎仙洞”的故事。他說:“這個洞為什麼叫嘎仙洞呢?這裏麵有一個傳說。”接著他就興致勃勃的講起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力大體魄,異常威猛的鮮卑人,名字叫嘎仙,他帶領許多鮮卑人居住在大鮮卑山上的一個山洞裏。他們以狩獵為生,過著原始的共同勞動,獲得獵物共同享受的平靜生活。有這麼一天,有一位叫滿蓋的人,帶著幾個惡人走進了鮮卑山,看到這裏寬大的山洞,站在山洞口放眼望去,山腳下清澈的河水,遠處是一片鬆樹林,鳥語花香,一派好風光,便起了歹心,企圖把這塊風水寶地占為己有。於是,他對手下的人說:“這山本來是咱們的,隻是咱們走出去的時間長了一點,讓他們住了進來。”然後指著嘎仙他們大聲的說:“現在我們回來了,你們該走了吧!”說完圓睜著雙目,怒視著山洞裏的人們,見沒有人動彈,就指使手下的人,用木棍向外驅趕著鮮卑人。嘎仙忍不住了,挺身而出,大聲喝道:“住手!這裏曆來是我們的家,你休要在這裏耍無賴。”滿蓋哈哈笑著,上下打量著嘎仙,“那好吧,不服氣咱們就比比看。勝者留下,敗者離開!”滿蓋一貫橫行霸道,他並不把嘎仙放在眼裏,依仗自己力大無窮,提出比投石,“好!”嘎仙爽快的答應了。滿蓋拿起山邊的一塊大石頭,狠命的向南投去,結果石頭落到了河裏。嘎仙抓起一塊同樣大的石頭,奮力投出,隻見那塊石頭,飛過了山下那條河,落在了對麵的山上。滿蓋很不服氣,瞪著兩隻凶狠的眼睛,一句話沒說,拿起弓箭憤憤地朝南山射去,箭頭並沒有射到南山上。嘎仙也急忙舉箭,隻聽“嗖”的一聲,這隻帶著羽毛的箭一直飛向南山,把剛剛投到南山的那塊大石頭穿了一個坑。嘎仙身邊的鮮卑人高興得歡呼雀躍起來,在投石、射箭都失敗的情況下,滿蓋惱羞成怒,扔下一句“走著瞧吧!”帶著他的隨從下山了。他的身後是一片勝利者的歡笑聲。

滿蓋一看明爭不過,就暗地下毒手。正當嘎仙他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滿蓋在一天的夜裏帶人悄悄地摸上了山,在大鮮卑山上放起了火。熊熊的烈火越燒越旺,滿蓋帶著得意的笑容躲在暗處觀看著,嘎仙帶領部落裏的人們,在混亂中拿起樹枝撲打山火,開始時是青壯年撲打,後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們都來撲打。他們從黑夜撲打到黎明,又從黎明打到黃昏,濃煙烈火熏烤著他們的皮肉,頭發眉毛燎糊了、手臉都被燒傷,人也累得筋疲力盡。嘎仙非常著急,他在無助中,跪地祈求上天,他念念有詞的叩頭祈禱著,一些累得爬不動的老人和孩子也跪下叩頭,祈求老天的幫助,不大一會兒,天陰了,起風了,下雨了,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一天一夜,山火很快就滅了。森林保住了,鮮卑山保住了,山洞保住了。後來,人們為了牢記嘎仙的功績,將山洞命名為“嘎仙洞”,山腳下的河叫做嘎仙河。而滿蓋這個名字從此成了惡人的代名詞,一直流傳下來,現在鄂倫春語中的滿蓋仍是惡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