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子
詩主在韻律和意境。平仄同詩無關。但用一點平仄規則,當然效果偏好,不按照平仄,也無關詩的主旨。這個不必刻意求之,反成酸腐。詩的平仄規則實際上就是一種詩八股。
平仄是建立在音韻基礎上,漢字讀音經常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改變。同時也受到地方語言的限製。嚴格按照音律,平仄和押韻,對仗是根據語言的發音音階來排列。相近的序列在音韻使用上都是相通的。這點古代人領略地十分自然。今日文字麵目全非,已經喪失古代的那種境界。除非你的水平夠高。因此,不能舍本求末。
古代使用平仄的一個好處是詩詞同音樂吟唱彈奏是匹配的。一般是寫給歌女,妓女和嫖客們用的。詩在吟,詞在唱。由於中國古代音樂以及漢字獨特性,因此必須要求平仄精確到位。同時給詩以一種音樂的節奏感。但詩在唐代,也並不拘泥平仄,因為吟哦經常使音根據需要自由轉換。現在的律詩絕句,騷賦,詞曲,寫出來,已經沒有那個作用,因此不必畫蛇添足。唐玄宗梨園戲曲和專業歌姬的興起和走向民間社會,並意味著樂府詩風的終結。標誌著的詩的平仄規則因為唱歌和配音需要而產生出來,歌唱詩歌和吟哦詩歌完全是二個不同時代的概念。由於歌妓業的發展,宋詞元曲就被繼續產生了出來。此後,久而久之,類似唐詩的長短句,律絕也被平仄所限製。此實乃是無所事事的文人以為自己發現了由韻律所拓展出的規則之不當行為。當然,樂府,古風不受此規則限製。
中國古代的唐詩為什麼會失落?
就是因為平仄規則限製唐詩的發展。到了宋代,詩歌不得不向四個方麵發展:1.即宋詞--增加了用詞的自由度和豐富詩的內容。2,打油詩,民間的自由詼諧詩體,3,對聯--減輕詞語的使用負擔。4,散文。
唐詩的語調同我們今天的漢語語調基本上差不多。難怪很多人喜歡起古代的詩體來。現代的自由詩盛行,因為意義和情景以及感情能夠充分地表達出來,使詩歌的美在最大的限度上進行擴張。如果說音韻,現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詞比自由詩好聽多了,但是又有誰能感受到流行歌曲的歌詞具有詩意之美呢?
平仄就是給詩的節奏感,是配合樂器和音樂運用的。其他基本上沒有什麼意義。如果詩的內容已經足夠表達,或者能夠運用其他方式來實現這種節奏效果的,那麼平仄可以忽略不計。一般語音上也可以自動糾正。能夠自覺運用平仄規則則更好,不能運用也無傷大雅。不能因為平仄規則的顧忌而使詩意喪失。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隻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