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唯才是用(2)(1 / 2)

張佳胤,字肖甫,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是當時頗有聲譽的有才幹的人才。他與高拱關係密切,隆慶六年,高拱去職,張佳胤很消沉,一些人又議論紛紛,說張佳胤乃高拱引薦,必被張居正所排斥。這時,張居正接連給張佳胤去了二封信,對他加以勸解、鼓勵,謂“天下之賢,與天下用之,何必出於已”。又說,“蔡人即吾人”,勸他不必心存疑慮,鼓勵張佳胤正當春秋。應於此時建功立業,以圖國事。萬曆十年(1582年)二月,杭州發生兵變。杭州有東、西兩大營兵,原來每名士兵每月餉銀九錢,浙江巡撫吳善言奉詔減月餉三分之一,營兵馬文英、劉廷用等糾合營兵,投訴於巡按禦史張文熙,張文熙加以撫慰遣散。第二天,營兵又鬧起來,以至擁入巡撫衙門,抓住吳善言,痛打一頓,張文熙率三司官吳憲及巡鹽禦史孫旬等多方勸解,士兵才放回吳善言。事變湊報朝廷,張居正認為,張佳胤有平定這次事變的才幹。當時,張佳胤剛由宣大巡撫召為兵部右侍郎,張居正立刻改調他代替昊善言,為浙江巡撫兼右僉都禦史。張佳胤接到任命,立刻匆匆赴職。張佳胤在路上聽到消息,杭州以行保甲法又發生民變。張佳胤問報信人:“亂兵與亂民合乎?”報信人說,尚未聯合。張佳胤鬆了一口氣,說:“速驅之,尚可離而二也。邶張佳胤率人兼程趕到杭州。當時,亂兵正在城中搶掠,火光照天。張佳胤派遊擊徐景星告諭東、西二營士兵,如果能夠討平亂民,可以贖兵亂之罪。誠惶誠恐的士兵們,正擔心張巡撫加罪,於是個個奮勇,剿殺亂民,擒150餘人,押至巡撫衙門,張佳胤下令斬首三分之一。張佳胤又假借要獎勵馬文英、劉廷用等人,召馬文英、劉廷用至巡撫衙門,隨即予以逮捕,又密派徐景星捕捉為首的另外7人,9名兵變的禍首,一同被斬殺。張佳胤利用亂兵平定亂民,又擒殺亂兵首領,遂在短時間內迅速平定兩亂,顯示出張佳胤的才幹,也表現出張居正不拘親疏黨故、唯才是用的氣度,識人善任的才具。”

張學顏也是高拱所重用和賞識、提拔的人。隆慶五年(1571年)三月,遼東巡撫李秋因戰事失利被免職。高拱打算用張學顏為遼東巡撫,當時,有些人以為張學顏不適合這個職務。高拱卻以為,張學顏卓犖倜儻,頗有才具,充任巡撫,足荷重負。這時,侍郎魏學曾到了,高拱便問魏學曾:“誰可以充任遼東巡撫?”魏學曾沉思良久,回答說:“張學顏可勝任。”高拱遂以其名呈上,張學顏進右僉都禦史,巡撫遼東。張居正當首輔之後,對張學顏頗倚重之。張學顏在遼東首請賑恤,實軍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戰馬、信賞罰,使遼東防衛日臻完備,張居正對他多加封賞。萬曆六年(1578年),調為戶部尚書,“時張居正當國,以學顏精心計,深倚任之。學顏撰《會計錄》以勾稽出納。又奏列清丈條例,厘兩京、山東、陝西勳戚莊田,清溢額、脫漏、詭借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餘萬頃。民困賠累者,以其賦抵之。自正、嘉虛耗之後,至萬曆十年問,最稱富庶,學顏有力焉”。當時,宮廷用度汰侈,多所征索,張學顏隨事納諫,結果停發太倉銀十萬兩。張居正以張學顏為理財專家,從萬曆六年直至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時為止,一直以張學顏為戶部尚書。他在張居正的整頓經濟、尤其是經濟改革中,極為得力,讚助之功,頗為史家稱道。張居正去世後,在反張的浪潮中,以張學顏“故為居正所厚”,遂被認為黨於張居正,遭到禦史孫繼光、曾乾亨、給事中黃道瞻的交章彈劾,不久,致仕歸鄉。張學顏以其才具,為高拱所識,不為張居正排斥,張居正慧眼識其理才之能,倍加信任和重用,使他為萬曆初年的富強作出了貢獻。

吳兌鄉試出高拱門,隆慶元年(1567年)五月,高拱罷相,攻擊者不乏其人,昔日賓客亦多疏遠,離京時,吳兌不恤物議,獨送高拱至潞河。及隆慶三年(1569年)冬,高拱再度回朝時,身兼吏部尚書,對吳兌超擢之。可見二人關係甚為密切。高拱回朝後,盡反徐階所為,對徐階以世宗遺詔起用、贈恤者,皆罷之,而張居正用人卻無此界限,他對吳兌仍加以重用。

不求全責備,用其所長,是張居正選才用人的又一特點。

大凡世道衰敗,人們多有乏才之慨。張居正以為,“天生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哪個時代也不乏人才,關鍵是識別和任用人才,對於人才,應當避其所短,用其所長,那麼,天下的人才將取之不盡。張居正根據這個原則,選用了一大批在各個領域中發揮著其特長的人才,可以說,張居正是識人、用人的專家,他自己也不無自得地說:“孤雖不肖,其於人之賢否,略窺一斑”。觀其所用之人,用人之方,這種自我評價,並不過分。

廣東一帶,自嘉靖朝以來,吏治腐敗,盜賊多有。隆慶年間,惠州藍一清、賴元爵,潮州林道乾、林鳳、諸良寶、瓊州李茂等相繼起事,各據險結寨,連地八百餘裏,積眾數萬人,以至“議者謂嶺表非我版圖矣”。高拱和張居正商議,決定調廣東巡撫殷正茂總督兩廣軍務。殷正茂性貪,歲受屬吏金萬計。隆慶初年,高拱用他征古田反叛時,曾經說道:“我給殷正茂一百萬金,縱使他吞沒一半,但是事情很快便可以辦成。”從道德的角度看,或者在一般人的眼中,殷正茂不是一個好官員,甚不可取。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不是需要樹立一個道德楷模,而是要平定古田叛亂,將百萬之金賦予他人,在腐敗的風氣下,官員或許也會有所貪汙,而且事情還辦不成。殷正茂果然不負所望,很快平定叛亂。張居正當國之後,對殷正茂假以便宜行事之權,盡管當時朝廷中對殷正茂和廣東兵事議論紛紛,但是張居正認定,以殷正茂的才略,一、二年之中,必能平定廣東之亂。在張居正的大力支持下,殷正茂全力以赴,不久,即收蕩平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