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歸順曹操(1 / 2)

公元201年,當時正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災禍不斷。手中握有軍權的軍閥們各自割據一方,都自稱是真心保護漢朝皇帝的;實際上,卻各自懷有野心,都想稱王稱霸。要想達到稱霸的目的,光擁有一點軍事實力當然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占有人才,隻有把天下的文臣武將都收攏到自己的部下來,才有獲得勝利的可能。於是,在爭權奪利、互相攻擊的戰爭中,又多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爭奪人才的戰爭。

當時,在眾多的割據勢力中,曹操的勢力很大。曹操當時是漢朝皇帝正式任命的大司空,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他坐鎮首都,皇帝也懼怕他的實力,對他言聽計從。曹操所喜歡的人,一夜之間就能從一個窮漢變成耀武揚威的大人物,所以,一些想求得功名富貴的文武人才紛紛投靠曹操,對曹操拚命效忠;加上曹操確實有雄才大略,能夠識別人才、使用人才,所以,一時間在曹操部下集中了許多傑出的文臣武將。

當時,在京城有一個青年名叫司馬懿,字仲達。司馬懿出生在貴族家庭,祖上幾代都是漢朝的大官,直到東漢末年,他的父親、哥哥都還是朝廷重要的官員。司馬懿從小便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又和朝廷的一些大官來往,經常聽他們談論國家大事,對國家的政治、軍事情況便很有自己的主見。到他家來的人,都對司馬懿非常器重。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關係很好,也很佩服司馬朗的學識。自從見了司馬懿之後,崔琰大為驚訝,對司馬朗說:“您的弟弟司馬懿將來一定是個傑出的人才!您雖然很了不起,但和您的弟弟比起來,隻怕要差得太遠太遠!”南陽太守楊俊,是當時社會上的知名人士。他見了司馬懿,也認為這個年輕人將來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不是一般的王公大臣所能比得上的。

大家對司馬懿的評價,很快便傳到了曹操的耳中。曹操想:有這麼一個傑出的年輕人,一定要收歸自己的部下,讓他為自己服務。於是,曹操便寫了一封長信,派使者給司馬懿送去。信中寫道:當前,天下不安定,許多軍閥割據一方,我們身為漢朝大臣的後代,要當一個忠臣,這時候應該挺身而出,為國家的統一和安寧做出貢獻。信中還對司馬懿的才能大加讚賞,並說自己如何如何想見見司馬懿,隻要司馬懿答應與自己共同為朝廷效勞,他就會向朝廷保奏,讓司馬懿在重要崗位上為國家建功立業。

使者將曹操的信送到司馬懿家中。司馬懿看信後想:“當前,天下大亂,各路諸侯都在拚命擴充實力,沒有哪一個是真心保護皇帝的,都有著或大或小的野心,曹操自己恐怕也是一個大野心家,漢朝江山眼看就要不保,我去保他幹什麼?”司馬懿又想:“曹操手下有那麼多能幹的文武人才,要我去幹什麼?無非是想把我控製起來。再說,不用多久,曹操就有可能稱王稱霸,我何必去幫他打天下?弄不好,自己還要在曆史上落個不好的名聲。”司馬懿又想:“男子漢大丈夫生在這樣的亂世中,正是時勢造英雄,我要幹就自己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為什麼要去替曹操賣命?不去!不去!”

司馬懿考慮妥當後決定給曹操寫一封信,告訴他自己不想當官,隻想一輩子讀書寫作,過逍遙自在的日子。信中,他將曹操的雄才大略大大地讚揚了一番;對曹操聘請自己感到非常榮幸,申明自己一沒武藝、二沒天才,幹不了什麼大事,還是任著自己的性子過閑散的生活好。信寫得很客氣,但是卻硬邦邦地回絕了曹操。

曹操接到司馬懿的信後,對司馬懿拒絕合作感到有點生氣。本來,如果司馬懿一下就同意的話,可能曹操並不一定重視他;可這麼一拒絕後,曹操反而重視起來,一定要把司馬懿爭取過來。

但是,曹操也很明白,如果再寫信去邀請,司馬懿肯定還會拒絕的,不如過一段時間再說。在這一段時間裏,他暗中派人察看司馬懿在幹什麼,是不是真的在讀書逍遙。派出去察看的人不久便向曹操回報:“司馬懿讀書倒是真的,但讀的都是治理天下的書和行軍打仗的兵書,日常來往的都是當朝有名的能人,在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往往一談就是幾天。”曹操聽了,心中冷笑:“你司馬懿胸有大誌,卻不願為國家出力,想幹什麼?”便又寫了一封信,這次可不像第一次那麼客氣了,已經帶有命令和責備的口氣,批評司馬懿不願為國家盡忠,用大道理來卡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