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茅小蟲講易經(2 / 2)

說實話,馬大寬不得不承認,茅小蟲其實長得真挺帥的,很有小鮮肉的潛質。

茅小蟲坐在講台上,打量了一下整個大廳,這是考古係裏的多功能廳,算是比較小的,隻能容納五十多個人。

他粗略地一看,小小的室內,似乎已經超過了五十人,對此,茅小蟲還是感到一絲欣慰,講起課來,他也有了勁頭。

於是乎,茅小蟲便侃侃而談地開講道——

周易是什麼?

幾千年來,有無數人對周易感興趣,覺得周易神秘莫測,事實上,周易並沒有人們說的那麼雲山霧罩,加上書名號的《周易》就是一本書,不加書名號,指的是由這本書衍生出來的一套理論。

作為一本書的《周易》,是中國古代用來占卜吉凶的教科書之一。

根據曆史記載,這樣的教科書一共有三部:《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然而,前兩部已經失傳,隻剩一部《周易》代代相傳。

在春秋之前,《周易》是作為高度的國家機密來保存的,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學,都能用的。

在周朝,《周易》是天子的專用品,由周王室的史官世代相傳相守,一般的諸侯都難得見到。

一直到了春秋後期,禮崩樂壞,王室的史官紛紛離開自己的崗位另尋出路,《周易》才偶然被帶到了民間。

如果沒有這次偶然,或許我們老百姓永遠也不知道有這樣一本書的存在。

由於《周易》在魯國被作為教科書,孔子將周易加以修訂,內容減少了很多,成了原書的節選本。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焚書坑儒,除了醫藥、卜筮、種植等有實際用處的書外,其餘一切古書一律燒毀,《周易》因為具有占卜的用途,才逃過一劫。

在西漢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包括《周易》在內的孔子節選本,被當時的政府拿來作為官辦學校的教科書,把教科書歸納進入四書五經。

從此,《周易》就被稱為《易經》,並成了群經之首。

幾千年來,研究易經的人如過江之鯽,一直到了今天,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仍然有人癡迷於周易,並且通過學習和運用周易,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仍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

茅小蟲講的頭頭是道,馬大寬都聽入迷了,他行不明白,怎麼幾天不見,茅小蟲居然從一個小神棍,混成了大學老師,還給大學生講課。

這樣的轉變,可令馬大寬著實吃驚不小,於是,等下課了,馬大寬就拉著茅小蟲,非要打聽明白不可。

這麼一打聽,原來,就在馬大寬忙著拍《驅魔警察》的同時,茅小蟲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因為這件事情,茅小蟲認識了一個大學裏的老教授。

可以說,是茅小蟲救了那位老教授一命,所以,才跟這個老教授有了這麼好的交情,才有機會能站在大學的講台上,把我國的神秘文化,發揚光大。

之所以茅小蟲搖身一變成了老師,這其中,還是有一個非常離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