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故事看下來,沒有令人發悶的情節,可謂一氣嗬成,是一部介乎文藝片和商業片之間的,比較討喜的電影,沒有商業片的空洞,也沒有文藝片的沉悶,總之,就是很好看。
影片播放完了以後,導演杜峰帶著主要演員一起上台,開始介紹起這部電影的拍攝花絮和一些有趣的事情。
對於導演杜峰,二度為人的馬大寬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其實,並不是了解導演這個人,而是馬大寬很喜歡杜峰拍攝的一係列的電影。
比如最早的《阿郎的故事》《東方三俠》,和星爺合作的《審死官》和《濟公》,黑幫電影《槍火》和《暗花》,還有《機動部隊PTU》係列,以及在津海拍攝的《毒戰》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電影佳作,都是杜峰導演完成的。
馬大寬是很喜歡杜峰的影片風格的,十分的別出心裁,也十分的另類,尤其是到了故事結尾的地方,有時會有很大的反轉劇情,讓人回味無窮。
其實,任何人的成功,都沒有一帆風順的,杜峰導演的成長過程,也是一路的艱辛。
在70年代,杜峰開始在香江的無線電視台打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信差,而後又進入無線電視台第四屆藝員訓練班學習,在訓練班期間,杜導經常跑龍套,演一些諸如衙役之類的角色。
杜峰覺得自己在演員方麵沒有多少發展,因此訓練班畢業後他便轉到幕後,從最初級的助理導演做起,一番努力拚搏,最終成就了這位極具特色的香江著名導演。
《左眼見到鬼》的電影主創們,在台上又聊了一個鍾頭,差不多現在的時間都快淩晨了,基本這次新片放映會就結束了,電影院裏的觀眾紛紛退場。
也不知道文森在這部電影裏擔任什麼職務,他沒有離開,而是帶著馬大寬到了後台,並且見到了導演杜峰。
文森向杜導演介紹了馬大寬,說馬大寬是津海地區有名的年輕藝術家,馬大寬頓時覺得臉上有些發熱。
杜導演跟馬大寬握了握手,說他去過津海幾次,尤其是津海附近的小漁村,那裏很有感覺,他很像去津海那裏拍片,隻不過,他的電影裏有很多槍戰的場景,內地一直對這方麵比較敏感,所以沒有合作成功。
馬大寬回憶了一下,的確,杜峰導演在津海導演的那部《毒戰》,是很多年之後才拍攝出來的。
於是,馬大寬就笑了笑說:“杜導演,您也不要著急,或許,過不了幾年,內地就會對香江導演放寬政策,到時候,內地和香江的影視圈,合作會非常非常頻繁……”
馬大寬這句話說的絕對不是空穴來風,當下的合作趨勢,也的確如此。
或許,杜峰導演覺得,馬大寬這個小同學年齡不大,但是說起話來老氣橫秋,覺得很有意思,於是就邀請馬大寬去電影院後麵的一個酒吧裏聊一聊,文森當然也跟著去。
跟這些電影行業的老前輩聊天,最是長知識,當然要去,但是馬大寬表示,自己隻能喝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