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荷裏活大街(2 / 2)

雖說這幅畫不會是吳道子的真跡,不過也是一位善仿名人字畫的大家所畫,因為唐代畢竟過於久遠,能存世的作品大多存在博物館裏,即便是博物館裏的展品,也大多是後代修複或仿製的,一張紙,不可能留存幾千年不壞。

不要小看仿品,隻要仿的手法高超,即便是後仿作品,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是一路走高,也是很有收藏價值的。

要說現代字畫類古玩的收藏,主要是分這麼幾種,第一種當然就是名家珍品真跡,這是最好的收藏品。

可是,有些東西可不是有錢就能買的到的,像王羲之的《蘭亭序》的手稿真跡,都不知道還存不存在,傳說是被李世民給殉葬了,這類東西,不是用金錢可以估量的。

第二種有收藏價值的,就是後世名家仿前世大家的作品,這類的例子就多了,遠的有唐伯虎、黃公望,近代的張大千、齊白石等著名大家,都曾經仿繪過古人的畫作。

這類作品雖然不是古人真跡,但是同樣價值不菲,而且傳世比較多,和近代的一些名家作品一樣,都是現在字畫古玩收藏中的主力軍。

至於第三種有價值的字畫,是比較罕見的個體存在,這類字畫往往都是古畫,但是無法考證其作者的身份和來曆,畫作上無款無識,但是畫工精湛,並不輸於那些名家之作,往往都被後世名人收藏過。

這類畫有個統一的名字,叫做:佚名。

佚名的作品,以宋畫居多,明清也有一些佚名畫作流傳下來,也多被錄入到皇室的典籍之中,同意也是藝術珍品。

比如,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他就收藏過很多曆代佚名的畫作,並且在上麵留了自己的鈴印和詩作,即使拋開古畫本身,那些附在畫作旁邊的名家手跡鈴印,也是價值不菲了。

至於最後一種,那就是純粹的贗品仿作了,大多都是些粗製劣作,收藏價值不大,但也是市場上流傳最多的。

有些無良商販,甚至拿些印刷品去糊弄那些剛進入收藏圈子裏的人,比如李槐樹就買過那麼一張,就是一張印刷品。

細說牆上掛著的這幅《菩薩圖》,馬大寬認為,應該是屬於第二種的。

從專業的角度看,這幅畫的畫工還算相當精湛的,筆法嫻熟,將菩薩的相貌特征以及神態,都凸顯了出來。

不過要是考證不出來這幅仿作出自誰之手,其價值也會大打折扣的,就是有這麼一層不確定性,這也許就是這幅畫沒有收錄進博物館而流傳到了民間的緣故。

想明白了這些之後,馬大寬拉著林思聰走到一個角落,簡單地把這話告知了林思聰。

因為這裏是別人的店鋪,說的太直接,如果林思聰不買了,豈不是壞了別人的生意。

要知道,這斷人財路的事情最是令對方憤怒,而且這裏是在香江,人生地不熟,還是背著老板說話好一些。

馬大寬還特意用了津海話說,估計,即便那老板耳朵尖聽見了,也聽不明白。

林思聰聽得很仔細,很快也皺起眉頭,然後才問:“馬老師,那您的意思是,這幅畫是贗品了,沒有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