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戶外,傾聽一下大自然的聲音會令我們感到心曠神怡;傾聽朋友的喜悅讓我們身心愉悅;傾聽別人的意見讓我們獲得成長。隻要教師善於認真傾聽,就能夠享受到來自學生的那個色彩斑斕的絢麗世界,就會感受到發自學生內心的精彩的世界。
學生也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它們雖然隻是些零碎的、簡單的、幼稚的觀念和看法,但這些思想卻構成了他們未來發展的現實基矗學生們生活和發展在自己的思想之中,也同教育者在自己的思想裏進行溝通和交流。
教師要善於傾聽學生聲音背後某種思想和觀念的萌芽,並盡量認可它們的價值和意義。當學生發現自己那些隱藏不露的思想被教師傾聽並認可時,他們就與教師建立了更深一步的關係。此時,教師更易走進學生的心靈,更易及時對學生的思想動向進行了解,更易和學生進行溝通。
在一次語文練習課上,老師讓學生給詞語找家。其中一名學生將自己的爸爸分配到交通工具一欄。立刻引來其他同學的反駁:“爸爸不是交通工具。”
老師也很愕然:“爸爸怎麼會是交通工具?”但他並沒有立即否定,而是讓這位學生解釋原因。
“在家裏或上街的時候,爸爸經常給我當馬騎,他不就是交通工具嗎?”當學生發現老師的興趣很大的時候,不由得膽子也就大了起來,說話的聲音也隨之大了不少。
“爸爸是交通工具”,多麼荒謬的一句話呀!可當我們聽了學生的解釋後,這句話又變得那麼的自然。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心靈!”真正的教育是心與心的對話,這種對話又是以傾聽開始的。
傾聽是一種相互間的尊重,一種熱情的期待,一種無言的愛。多給學生一次解釋的機會,多去傾聽學生的心聲,就等於多給了學生一次展示獨特自我的機會。隻要教師願意去傾聽來自學生的聲音,你就會驚喜地發現,這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很有意義。
在英國的學校,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幅畫麵:師生席地圍圈而坐,甚至老師經常在課堂裏或跪或坐在地上和學生交流。我們從這個小小的細節中能觀察到,英國的教師是多麼尊重和關愛自己的學生,從他們單腳跪地的動作中我們看到了他們是多麼樂於傾聽學生的聲音。
傾聽會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尊重他的意見,在乎他的見解,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出錯的學生,當他們感受到老師正在認真地聆聽自己、猜測到自己內心的想法時,他們就會受到巨大的鼓勵和鞭策。
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掌握方式方法:
1.老師必須給予學生必要的尊重
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千萬不要以師長自居,也不要把自己擺在一個訓導者的位置,教師要對學生的人格表示充分的尊重,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切忌將學生的話題打斷,不要擔心他們會出格,更不要目空一切地搶先一步發表你自己的高明見解。尤其是與後進生的談心,要放開偏見,創設平等的環境,讓他們自由地說,盡情地說,發現並形成適合於他們發展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