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藏在巷子深處一堆雜亂的籮筐背後又躲過一隊巡邏士兵的薑宇和李浩山對視一眼,齊齊鬆了一口氣。薑宇此刻才發覺深入敵後偵察一類的事情,說起來是真的容易,聽起來也是真的帥,但是當自己真的身處險境的時候,才能體會其中的危險和緊張。
李浩山示意薑宇先停一下,不要急著走,似乎有什麼話想說。薑宇便依言蹲下,問道:“怎麼了?”
“你記不記得我們碰到過幾隊巡邏的了?”李浩山看著薑宇問。
薑宇想了想道:“四五隊吧。”通常來說,小函關這種邊城,巡夜的士兵確實會比較多。但他和李浩山花了大概半個小時,才穿過了半個小函關,碰到的巡邏士兵就有四五隊之多。若非小函關內巡夜謹慎嚴格,那就隻能歸咎於兩人運氣不好了。
但是李浩山的關注點顯然並不是他們碰上的巡邏士兵有多少的問題。他自顧自地說道:“是四隊。每隊士兵八個人,一共三十二個人,三十二支長戟。”
“全部都是大興製式。”李浩山看著薑宇的眼睛道,“江懷秋投敵,獻小函關於安南。那安南難道不應該派兵接管小函關?而且這些派過來的兵在數目上,至少應該和小函關原本的守軍數目相當。這沒錯吧?按道理,這些派過來的兵怎麼也不應該用大興製式的軍械呀。所以,理論上來說,小函關裏麵應該至少有一半的士兵來自安南,用安南的製式軍械,不是嗎?”
李浩山還沒解釋完,薑宇已經明白了過來。他不了解大興的製式裝備,所以也就沒有辦法去注意這些細節,但在李浩山指出了問題以後,他便反應了過來。簡單來說,這是一個概率上的問題:如果小函關內的守軍真的有一半以上是安南士兵,那麼薑宇和李浩山一路走來碰到的士兵清一色用大興規格的武器這樣的事情,幾乎就是不可能發生的。
“你是說,城裏的安南士兵很少?大部分還是原本大興自己的士兵?”薑宇有些吃驚道。這個結論著實有些大膽,出乎了他的意料。
李浩山點頭道:“剛才在城牆上我還不敢肯定,但現在我已經有八成的把握可以說,這小函關其實還掌握在江懷秋的手裏。城裏的守軍可能全都是穿著安南外甲的大興軍人。”
“這也太奇怪了吧?”薑宇雖然沒有這方麵的經驗,但憑常識推斷,安南怎麼可能容忍江懷秋在投降之後依然掌控小函關呢?那這樣的投降獻關有什麼意義呢?
李浩山冷笑一聲道:“是有點奇怪。但是仔細想想其實也不奇怪。隻是你不知道背後的一些事情所以才想不明白罷了。我現在已經完全懂了。”
薑宇看著李浩山的表情,心裏卻浮現起一個背後有閃電劃過的眼鏡男孩形象,不禁翻了個白眼道:“你賣什麼關子啊?直接說,爽快點。”
李浩山道:“你還記得我說江懷秋是大皇子七年前提拔的嗎?”
薑宇想了想道:“記得啊,大皇子來的前一天你跟我說的。怎麼了?”
李浩山道:“江懷秋七年前被提拔為邊軍總鎮以後,大皇子一直很器重他。大家都以為大皇子提拔他當邊軍總鎮是想讓他鍛煉幾年,待當時的鎮北大將姚文遠退下來以後就讓他接替姚文元的位置。但沒想到,僅僅三年以後,大皇子就不知怎的與之有了嫌隙,開始疏遠他。結果,去年姚文元病逝,大皇子向聖上舉薦另一個人接替了鎮北大將之位。”
“江懷秋因此懷恨在心,叛變投敵?”薑宇試探著問道,但心裏卻覺得解釋不通。
“當然不是。”李浩山立即答道。
作者 一紙浮生 說: 完全是想皮一下:如果小函關內的守軍之中,大興士兵和安南士兵各占一半,那麼請求出薑宇和李浩山碰到的32個人全為大興士兵的概率。在小概率事件認為不可能發生的條件下,要使薑宇和李浩山碰到的32個人全為大興士兵成為可能發生的事件,那麼安南士兵在小函關內所有士兵中的占比最多是多少?
請做出答案的同學們在書評區回複,我會好好誇誇你給你點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