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被“絮煩上司”弄得鬥誌全無的你
你是否期望過:“如果我的上司既懂得如何鼓舞員工士氣,又通情達理,該有多好啊!”
也有不少人覺得,假如能夠擺脫職場中煩瑣複雜的上下級關係,在一個自由的環境裏工作,自己的成就肯定比現在要大,因而將豔羨的目光投向了那些自由職業者。
可惜,現實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逃避得了的。就算你每天都覺得上司“絮煩”透頂,還是不得不待在公司這個組織裏,和上司“苦戰”一番。
“絮煩”是日語中“uzai”這個詞的意譯。“uzai”意為“囉唆雜遝得鬧心,繁雜費事兒”。還包括對下屬嚴厲卻對上級唯唯諾諾的上司、徹底放棄管理職責的上司等。諸如此類令下屬生厭的上司,本書中統稱為“絮煩上司”。
本書將通過讓你了解“絮煩上司”說話做事的真實意圖,幫助你解決困擾多時的難題。
致被“沒勁下屬”弄得想喝靜心口服液的你
你是否這樣期望過:“如果我的下屬能在工作中更多地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又更有自律意識,該多好啊!”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領悟力高到舉一反三的下屬簡直就是稀有動物。所以,就算你每天都為這些家夥實在是“沒勁”而憤憤不平,也不得不一邊裝腔作勢地哄著這些下屬,一邊還得頂住上級的壓力做出成績來。
“沒勁”是日語中“siketa”這個詞的意譯。“siketa”意為“掃興,令人尷尬”,同時還包含了“不起眼”的意思。這本書中的“沒勁下屬”指無論教什麼都沒有一點兒反應的下屬,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頭、讓人弄不清楚究竟想不想幹的下屬等。此類下屬統稱為“沒勁下屬”。
你真正的幸福取決於上司,取決於下屬
的確,上司是一種讓人很“絮煩”的“玩意兒”。
目前市麵上麵向下屬的職場書基本上都是上司攻略書——教下屬如何對付上司。書裏強調,下屬們“必須專注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把那些不體諒下屬的上司和公司當作一塊跳板”。這種書的泛濫也從側麵證實了“絮煩上司”之多。
而另一方麵,你身邊肯定也有不少“沒勁”的下屬吧?
目前市麵上麵向上司的職場書籍基本上都是人心掌控書——教上司如何掌控人心。書裏強調,“對上司而言下屬和大腦一樣,都是‘物在人用’,隻要用人得當,哪怕最不頂用的下屬也能派上用場,關鍵在於如何駕馭”。這也從側麵證實了“沒勁下屬”之多。
如此看來,市麵上大多數的職場書都在提倡和上司(或下屬)保持距離,依靠個人力量攻克難關。但本書的立場恰恰與此相反。我們認為,上司和下屬隻有通過更多的交流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才能牢牢把握住各自真正的幸福。
理由很簡單。
對上司而言,動機論強調的“想方設法激發下屬的工作熱情”固然很重要,但是在下屬鬥誌全無的情況下,上司一廂情願的努力不僅效果有限,最後還難逃身心俱疲的結局。
而對下屬而言,“想方設法提高自身技能”的潛能開發理論固然重要,但是無論你多麼努力地鍛煉自己的能力,不良的上下級關係還是會讓你喪失上司的支援,以至於隻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展現自己的才華。對下屬來說,這絕不是什麼理想狀態。
所以,與其操控對方,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不如嚐試著去理解對方,拉近彼此的距離。後者的過程看似迂回複雜,卻不失為解決問題的良方。
我們必須銘記在心的是,“上司和下屬”本來就是有著相同的目標,攜手從事某一項工作的命運共同體。上司和下屬共度的時光甚至比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要長,照理來說能從彼此身上學習借鑒到不少東西。對彼此而言,對方應該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共享歡樂和悲傷。
在推崇“平衡工作和生活”之前要做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覺得:“人生並非隻有工作。因為工作而身心俱疲,甚至占用自己大量的業餘時間,以至於無法好好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時間陪伴家人,人生就太鬱悶了。”這種觀念現在已經十分普遍。
本書並不反對這種觀念,我們隻是有些擔心,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片麵地解釋事物,使結論有利於自己的情況。要明白,無論家庭多麼美滿,隻要上司仍然那麼“絮煩”,真正的幸福就不會降臨;無論業餘生活如何充實,隻要部下依舊“沒勁”,就沒有真正的幸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