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生壓下心中的不滿,盡量讓自己的臉上表現得平靜一些。
“諸位,太子之位懸而未決已久,不利於國家,因此我決定,今天討論一下太子之位的歸屬問題。”
皇位上的苻健,一本正經的說道。此話一出,猶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雷鳴閃電,在場所有人都懵逼了。
納尼!不是吧!
大廳內的朝臣大驚失色!
不是說好了是因為姚萇內附,需要群臣們商議嗎?冊立太子你這是玩的哪一出?做人要有點節操啊!你這當朝政是小孩過家家呢?
對於苻健的神經刀,這些朝臣們都不是第一次見到了,於是在短暫的混亂之後,場麵陷入了尷尬的沉默之中。
“那個,沒人說話?雷弱兒,你先說吧。”
苻健像是後世小學老師點名一樣,直接點了丞相雷弱兒的名字。
名字叫弱,卻是氐族,還長得五大三粗,胡須濃密,絲毫看不出哪裏弱。
此時已經是年過半百的雷弱兒,都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
姚萇內附,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因為桓溫的十萬大軍就在汜水關以東,離長安實在算不得有多遠。
接納了姚襄,就像是後世收購了一個公司一樣,不僅是接受了這個公司的資產,同樣的,也接受了這個公司的債務。
甚至法律糾紛。
現在的情況是,短時間內,就必須要給姚萇一個答複,桓溫大軍是不會等著你的。而一旦接納了對方,就等於是跟桓溫宣戰,到時候對方攻打潼關,可別怨天尤人,那都是自己選的路。
而冊立太子,這關係到朝廷內部的種種利益劃分,還有站隊。
這種事情是一兩天能分出勝負來的麼?
“陛下,老臣認為,冊立太子的事,可以放到後麵再說,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處理姚萇內附的事情,馬虎不得。
姚萇究竟是真內附,還是緩兵之計。咱們會不會引狼入室,會不會把禍水引來?這都需要陛下來定奪啊。”
雷弱兒說得很有道理。苻健雖然昏庸,但手下人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他說的道理,在曆史上已有先例,那便是秦趙長平之戰。
戰國中後期,趙惠文王死後,趙孝成王繼位,當時趙國的國力僅次於秦國,軍事實力甚至在仲伯之間,堪稱是當時和秦國並立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
廉頗,李牧,趙括(此人打仗並不差,若非遇到的是武安君白起,秦國當中未必有人真能贏他)都是名將,雄踞黃河以北,太行以東。
本來秦趙不接壤,就是因為趙國平原君貪圖小利,中了馮亭的計策,接受了長平這個地方,才會提前跟秦國接壤進而交鋒,最後導致四十萬趙軍被活埋。
現在苻健就好比是趙國,而桓溫則是秦國,姚萇,就是當年的上黨郡。
這不是可以裝聾作啞的事情,更不是可以兒戲,隨意決斷的事情。
說得再明白點,這是一件很重要,而且也很緊急的事情!至少在今天,比冊立太子重要。
“我覺得吧,姚萇內附,咱們應該接受。
這一來呢,說明我們秦國現在是海納百川,能夠接受任何人的投靠。
二來嘛,如果不接受,那別人還以為我們怕桓溫,這就沒氣勢了,你們覺得呢?”
苻健今天的頭腦似乎異常清醒的樣子,說得頭頭是道,非常有條理。
苻生心中一沉,原以為老東西已經不行了,現在看來,虎老雄風在,苻健還沒昏聵到讓手下人擺布的程度。
“陛下,雖然咱們在並州大勝,現在已經圍困太原,但處理好那邊的事情,沒有一個月以上是不行的,少了這五萬精銳,咱們拿什麼去抵抗桓溫?”
這次站出來的還是雷弱兒。他的話依舊說在點子上。
“這個簡單嘛,現在是亂世,不會打仗是不行的。苻生,我現在封你為輔國將軍,封姚萇為前將軍,你帶著常勝軍去接應他,先駐紮在馮翔吧。”
馮翔是古地名,城闕輔三秦這句詩,其中三秦之一就在馮翔,漢朝時簡稱三輔(京兆、右扶風、左馮翔,京兆就是長安),大概位置就在潼關以西的地方,離弘農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