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實力雄厚的朱家(2 / 3)

總而言之,這玩意就是個雞肋,說它有用吧,實際上卻沒什麼卵用,說它沒用吧,關鍵時候用得好有奇效。

趙川也是一臉囧然,我特麼就是給幾個妹子送件防身的東西,你們至於這樣興師動眾的麼?

朱綽臉上寫滿了失望,每一件新式武器的發明,對他們朱家而言,都是一次崛起的機會。

隻是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在熱兵器誕生之前,冷兵器的發展是有瓶頸的,特別是作為進攻用的武器,現在的潛力已經被挖盡。

“朱工,你去把家裏的那把摘星拿來,送給這位趙郎中。看趙郎中的樣子雖然馬術不怎麼樣,不過在地上的功夫還是很俊的。”

那些工匠裏麵,年紀最大的一個,用震驚的眼神看著朱綽,像是聽到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快去吧,我自有計較!”朱綽不耐煩的說道。

他回頭看了看愣住的趙川,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說道:“我和你父親相交二十年,前幾日他托我送你一件趁手的兵器,思前想後,隻有家裏的寶貝才送的出手吧。”

這話說得讓趙川又想哭又想笑的。大嘴巴的陸納恨不得讓所有世家中人都知道自己出了個又帥又有文采的兒子。但是這個便宜爹也一直在給兒子鋪路,這是不爭的事實。

寶貝拿上來了,裝在一個兩米多長的大盒子裏,連個人都能睡進去。

這玩意不禁讓趙川想到了40米砍刀那個梗。

一柄奇怪的長矛,足足兩米長。

前麵是木杆,刷了白色的漆,前麵套了個三四個巴掌那麼長的“矛”,兩邊開刃,呈現棱錐形狀,還開了血槽,一副殺氣騰騰的樣子。

這玩意跟南北朝橫行的某樣“高富帥”兵器有點像。

“這是馬槊?”趙川試探性的問道。

朱綽含笑點頭說道:“不錯,當年我們家抗擊曹魏有功,孫權賞了一大筆錢,於是花了五年時間,定製了三柄馬槊,分別叫:破日,捧月,摘星,這便是其中一柄,它手上至少有幾百條人命,你可莫要小看。”

乖乖啊,殺過幾百人,這尼瑪都是妖刀了!

看到趙川一臉懵逼,朱綽繼續補充道:“它的製作要三年時間,你可以想象過程的繁瑣,這是哪裏也買不到的東西。”

這點趙川當然知道!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恭,就是馬槊的高手。

南北朝和隋唐,大將馬上作戰,主要兵器就是馬槊(除非你是實在沒錢)。

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槍、矛所用的是木杆(很好取材,這年頭的製式兵器就是木杆鐵頭的長槍),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幹,剝成粗細均勻的蔑,膠合而成。

那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細蔑用油反複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有點類似於諸葛亮火燒藤甲兵裏麵的藤甲)

一年之後,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幹數月。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成年人胳膊粗,丈八長(長約兩米四),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幹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幹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後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兩米一左右)。

然後套上槊頭,就成了馬上作戰的殺人利器,尤其是大將之間的pk,沒有好馬槊就輸了一半。

史書的記載很清楚,槊興起的時間就是兩晉南北朝時代直到中晚唐,許多猛將的傳記裏都有一句“善使槊”的記載,而無論是高敖曹、尉遲恭還是程知節、李存孝妥妥的都是世家子弟或者將門之後。

一句話,“摘星”這個高逼格的名字,對得起朱綽這柄馬槊,反過來說也是一樣。趙川覺得這不僅是專屬於將門高富帥的馬槊,而且還是其中質量極好的佼佼者。

“無功不受祿,這麼好的東西,我拿著燙手啊。”趙川麵不改色的說道。

朱綽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擺擺手說道:“投資要趁早。你父說你將來必定是北方的一方雄主,功業不下祖狄。我相信有他在背後相助,應該也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