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望故鄉(1 / 2)

陳逸飛首先登上了望鄉台,他先前被張歡痛罵不孝,受教後,痛心疾首,想再看一眼父母。

從望鄉台下來,陳逸飛暗自垂淚,痛呼“不孝”,因為他看到的景象當真如張歡所說,年老體邁、老眼昏花的父母,正在門口翹首期盼兒歸的情景,但他永遠也回不去了!

當初告別父母為情去殉時,托口說是趕考,他的父母並不知真相,更不知他已不在人世,故此仍舊站在門外等待兒子歸來,卻不知永遠也等不來了!

陳逸飛痛哭悔恨時,書生相流露,就聽他哽咽著道:“等著生……等著死……等著作懺悔……遙遙無期!”

張歡看他如此,也不勸解,更不怒罵,心想:“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自己不爭,自己受苦,連累親人,莫怨他人。”

他回頭看來一眼楊偉,道:“你不去看看?”

楊偉道:“老夫離開故鄉來此冥界已有數百年,故鄉早已物非人非,當初老夫初來冥界時就未曾看過,更莫說現在了!”

張歡瞪了一眼楊偉,道:“你心真狠,故鄉也不想看!”

楊偉解釋道:“我等修煉之人,應該明心靜性,不可有心魔,若是我看了一眼故鄉,產生了心魔,對修行不利。

況且我等修煉之人,壽元漫長,早已脫離了大眾範疇,生生死死,見的多了,也看的淡了,生死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鄉愁!”

楊偉見張歡不以為然的表情,故作深沉,擺出高深得道的樣子,道:“你現在年輕,對這些十分留戀,等你到我這個年歲,至交好友化歸黃土,榮華利祿皆為浮雲,回首四顧身旁無他人時,便會發現自己孤獨寂寞,而且前方隻有一條路可行,那就是隻能努力修煉,使自己的修為更高,能力更大。到時候你也會理解我今日所說了。”

張歡對楊偉的話不敢苟同,他已步入修煉的道路,在他看來,修煉確實是明心問道的過程,但是並非楊偉所說的意思,而是要明自己的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然後去做。

努力修煉提升實力,首先是為了守護親朋,最後才是為了自己,人活著不能隻為自己,也是為他人而活。

並非是拋棄外物和情感的一塵不染,以及四大皆空,想要取得最大的成果,並非是出世,而是入世,該經曆的要經曆,將己身在紅塵中曆練,在紅塵中體悟,方才是修煉之人所應當做的,並非現在絕大多數修煉之人的高高再上,憑空去悟。

因為人不同,思維不同,道亦不同,修煉方法自然不同,道有萬種,大道三千,而修煉之人無數,卻無一相同。張歡選擇的道,在他看來是對的,也適合他,楊偉選擇的道,何嚐不對?

正如成功者的經曆一般,成功是不能複製的,自然也是不能模仿的,模仿也是難以成功的,唯一能做的便是:去用心感悟成功者的處世為人,參考成功者的思考、做事的規則和方法,來改善自己,修煉也是如此,故此張歡沒有辯解,他的道是他的,是不能強加於人的。

張歡登上望鄉台,向著台下小湖望去,小湖平靜無波,湖麵如境,在張歡望下去的瞬間,湖麵突發變化,映射的不再是周遭景色,如同熒幕般,放映著家鄉的場景,不僅能夠見到,還可聽到聲音,而且場景可隨觀望者的心意而動,張歡想到父母時,便開始映射出他生前家中的父母,張歡看著家中熟悉的事物,又看到了父母,心中略有傷感。

就見父母白發如銀,身形不再健碩,略有佝僂,回想生前和父母站在一起時,不明真相的人,將他父母當成他的哥哥和姐姐!短短的兩年的時間,身為大富人家,衣食豐足、保養有道的父母,竟然蒼老如此之快,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令張歡十分心酸的。

他先前去人間看望父母數次,但都是在父母的夢中相見,而且他都是有所求,沒有用心去注意父母的形象,此時見到,張歡更覺不孝,明眸起霧,心中悲淒。

此時母親側坐,正在垂淚,張歡的父親在旁勸慰:“歡兒身在冥界,來看望咱們數次,使得咱們知道兒子還在,咱們就當兒子出了遠門,而且在外打拚,並且定居下來,隻能逢年過節回來。”

“你想想,活著的人不也是如此?人長大了,是需要出外打拚的,不可能長久陪在父母身邊,如此一來,咱們的兒子與活著的人也是無異啊!

隻不過與別人不同的是,咱們的兒子不在了,別人還活著,也就這個差別而已,或者可以說咱們的兒子去的地方較遠,咱們不方便見他,他卻方便見咱們,不過再等二三十年,咱們一家不就可以再次團聚?”

“歡兒來回來看咱們數次,說明歡兒在冥界混得風生水起,打通了下麵的關係,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並不像其他故去的人一般,一次回家探望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