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初到宋末(1 / 3)

“陳橋兵變”後周大將趙匡胤皇袍加身,取後周而代之,國號“宋”,史稱宋太祖。

宋太祖趙匡胤立國後,大宋國力蒸蒸日上,雖北有契丹族所建遼國,西北有黨項族所建西夏,然大宋國力當之無愧為東方第一。百姓生活無憂,文風極盛,可算是難得之盛世。

而自太祖立國後,至今已曆七帝,一百四十餘年,如今在位的天子,乃是神宗第十一子大宋第八位皇帝趙佶,史稱宋徽宗。

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徽宗皇帝在位已經六年,雖然不是連年風調雨順,但亦算是國泰民安。

在大宋國都西麵的華州境內,有一座山與西嶽華山相對,附近人皆稱少華山。而這少華山山下,華陰縣地界有一座村莊,由於村莊上下三、四百皆姓史,故而這裏又叫史家村。

這史家村最大的一戶人建了一大莊園,主人乃是一年近七旬的老漢,由於其年紀最大,輩分最高,故而周圍人皆尊稱史太公。這史太公平時樂於行善積德,一般村莊內的人有何難處,都會接濟,而平日路過的人有麻煩,亦會幫忙。隻是這史太公到五十歲還未有子,加上其又是單傳,村中眾人都為其可惜。

後來受過史太公恩惠的百姓自發組織,為史太公去求子。也不知道是祖宗有靈還是眾人求神有效,年過半百的史太公竟然老來得子,取名史進。據聞當日這史進出身也是神異,村中人皆見到,史進出身之日,天上九龍薈萃,龍吟不斷,就連不遠處的少華山山上也清晰可聞,大家都覺得,史太公的兒子日後定不簡單。

可惜事實恰恰相反,史進從小就不喜讀書,反倒是愛上了舞刀弄槍。如果這是在幾百年前的大唐或者武夫當國的年代,學上一身好武藝還可以上戰場廝殺,當個大將軍。隻可惜大宋文風極盛,武夫在大宋地位極低。

史太公雖然不想史進學武,但是由於老來得子,史太公說了幾遍史進都不聽,最後也就聽之任之了。

愛舞刀弄槍的人總是喜歡周圍去挑事,忽一日,一名家丁急急地衝進大廳中,向著正在廳中悠閑品茗的史太公急道:“太公,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見到家丁慌慌張張,史太公一瞪眼,吹著胡子喝道:“何事驚慌!”

那家丁連滾帶爬衝進大廳,語氣之中帶著哭腔道:“太公,大郎……大郎他出事了!”

史太公一聽是愛兒出事了,再也保持不了方才的淡定,整個人從椅子上霍然而起,上前幾步拉著那家丁問道:“進兒出什麼事了!”

那名家丁也沒有料到,年近七旬,平時走路都要用拐杖的史太公,竟然有如此手勁。不過這家丁此時也顧不得慌張,定了定神說道:“大郎剛才在外騎馬,一不小心掉下馬來,卻是撞破了腦門,那血留得滿地都是!”

“什麼!!”

史太公一聽愛兒有事,頓時“啊”地叫了一聲,而後捂住胸口不住喊痛。卻是史太公氣急攻心,心痛病發作了。那家丁見得,慌忙上前扶住史太公,不知所措起來。

就在此時,史家莊的管家史福趕到,見到史太公的模樣,連忙上前將其扶住,對那家丁喝道:“還愣在這裏做什麼,快叫郎中來!”說完扶著史太公到一旁坐下。那名家丁聽得之後,才醒悟過來,連忙應了一聲,慌忙衝出廳去。

老管家史福這時已經將水取來,喂史太公喝下。喝了些水之後,史太公的心痛緩解了一點,見到老管家史福在側,抬起手指著外麵,有氣無力地說道:“阿福,快,去看看大郎怎麼樣了。”

史福剛才就是從史進那裏來的,聽得之後臉色卻是一滯,不過見到史太公的模樣,史福便笑道:“太公莫要擔心,大郎他隻是破了點皮,已經包紮好,修養幾天就無事了。”

聽得史福的話,史太公的心才稍安。這時那名家丁已經將大夫請來,為史太公號脈之後開了幾貼藥,就準備離開。由於史太公剛才心痛病發作,此時累極,也就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見到史太公睡了過去,史福輕歎了口氣,讓丫鬟來照顧好史太公。自己則是將那大夫請到一邊,問道:“大夫,不知太公和大郎如何了?”

隻見那大夫輕歎了口氣,說道:“太公隻是一時氣急,心痛病發作而已。吃上幾貼藥就無事,但是大郎他……唉……”說到這裏,那大夫隻化作一聲歎息,搖了搖頭接口道:“他腦門都撞穿了,流了很多血,老夫無能為力,你們還是盡早為他準備後事吧。”

說完一拱手,便告辭而去,邊走還邊喃喃地說道:“太公老來得子,這大郎還未過十四就要去了,唉……”

史福知道史太公對史進這個獨子愛極,聽到大夫讓他為史進準備後事,當場就如被五雷轟頂一般,呆愣在場,完全不知所措起來。

不過就在此時,一名丫鬟小跑到史福麵前,稟報道:“管事大人,大郎他醒了,說很餓想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