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4章 利用好每一個“今天”(1 / 1)

每個人都是一樣,年輕時積累,年老時才能享受。年輕時正是積累自身實力的最佳時期,而年老力衰的時候才能憑借著智慧經驗或者年輕時所儲蓄的財富過日子,否則等年長了再去實幹,就是“自造孽”,看看那些再就業的下崗女工,看看離婚的中老年婦女,你是否從中感受到危機感呢?

1904年,當年輕的愛因斯坦全身心投入研究的時候,他的兒子來到人間。於是,在家裏,他常常左手抱兒子,右手做運算;在街上,他一邊推著嬰兒車,一邊思索著他的研究課題。等妻兒熟睡之後,他還到屋外點燈撰寫論文。愛因斯坦靠爭分奪秒充分利用好每一個“今天”,通過日積月累,一年中完成了四篇重要的論文,在物理學領域引起變革。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要想幹出一番大事業,就要克服拖拉,把握住今天。

有個一直給人遊手好閑的感覺的創意家,收入卻頗豐。記者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他說:“做時間的主人,別成為時間的奴隸。”

這話暗含玄機,意思是說,你可以分配自己的時間來完成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讓時間來決定你應該做什麼事。

時間在他眼中就像橋梁,通過它,可以找到更合適的生活,而不僅僅是謀取財富。在他心中,時間的意義就是:有時間的人是活人,沒有時間的人是死人。

宋國大夫戴盈之曾對孟子說:“當下稅負沉重,很想按照以前的井田製,隻征收1/10的稅,但是目前操作起來困難重重,隻能暫時減一點,明年再看著辦,你認為怎麼樣?”孟子不置可否,隻舉了個例子:“有一個每天都偷鄰居的雞的小偷,別人警告他,再犯就抓他送官,他哀求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個月少偷一隻,明年截止,可以嗎?”

有一座溫特圖爾鍾表博物館坐落於鍾表王國瑞士。博物館裏的一些古鍾上,都刻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與時間同步,你就不會默默無聞。”這句富有哲理的話,一定被許多成功人士銘刻在心。

所以,成功者從來都不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地投身於行動之中,為理想而努力,為事業而拚搏。盡管道路險阻,可是等到他們嚐到了成功的甜頭的時候,他們就會感謝曾經的行動,為他們的明天帶來了輝煌。

美好的最大敵人是等待,拖拉者的悲劇是:一方麵幻想仙境中的玫瑰園出現,另一方麵又忽略窗外盛開的玫瑰。昨天已經逝去,明天還是幻想,現實的玫瑰就是“今天”。拖拉所浪費的正是這寶貴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