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成長曆程 第一章 返鄉(1 / 2)

在很遙遠的地方,有一塊很古老的陸地叫天河大陸,因其中有一條大河,人們懷疑是從天上落下來的。

在天河大陸上有很多部族,最強大莫過東麗族、天河族、封月族、北獅族、葉華族、南安族、晉靈族、羅比族、赤帝族九族。他們互相征戰,互相驅逐。

大陸曆134年,東麗族族長東盛高連續擊敗了天河族、封月族、北獅族,占領了洛河流域,建立起東到遼海、北依燕雲、西至洛水、南到盛河的東麗王朝,建都洛邑。他設立了燕雲郡、東海郡、洛河郡三郡。其他各族紛紛朝拜。到其重孫東盛耀即位,橫征暴斂。

天河族中一支---臨河族族長肖建率手下六大戰將高風、葉臨、郭秉開、趙毅、席應、張含,經過十餘年消滅了東盛耀,於大陸曆252年,建立臨河帝國,帝都仍在洛邑,改名洛京。除東盛王朝原有的燕雲郡、東海郡、洛河郡,又通過征戰,設立了三江郡、五湖郡、關中郡、東南郡。

大陸曆368年,臨河帝國第七代皇帝蕭翎即位後,西征葉華族,在其故地設立了西北郡、川西郡;南討南安族,設立了天南郡、西南郡;北征晉靈族,設立了晉陽郡、遼東郡。又把洛河郡北部劃給河東郡,南部成立洛京司隸區。至此,帝國一共有遼東、燕雲、晉陽、西北、河東、東海、關中、五湖、三江、川西、天南、東南、西南十三郡和洛京司隸區。

其中洛京位於洛河上,這裏土地肥沃,水利發達,交通方便,物產豐富,又是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帝國重要的糧食產地和經濟發達區之一,也是帝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中心。城內分內城和外城,內城是皇帝、嬪妃們、他們未成年兒女們以及皇帝辦公的地方。內城位於整個城市的中央,旁邊是各個衙門以及大臣們辦公的地方。外麵就是貴族們居住的地方,再往外就是居民區和商業區。

整個城市呈方形,橫縱都是九條大街,中間還有很多小巷和廣場,把整個城市劃分的猶如棋盤。高達10米,寬約8米的城牆,外有護城河環繞。東南西北各有一座城門,大門寬約10米,平時並不開啟,隻有特殊情況才開。兩側各有一個小門,寬約5米,開放時間早八晚六,供城內居民出入。

工業和貿易區主要集中在東城,那裏有洛京最大的碼頭。各種商品的作坊、倉庫、集散市場,以及各個行業協會都聚集在那裏,帝國財政署及下屬的稅務局就設在那裏。

商業區和娛樂區在城西,所有商品有都集中在那裏。大部分銀樓,錢莊,旅店,酒樓,風月場所,賭場,當鋪也都在這兒。隨時可見大陸各處的商人,以及勳貴。

城南是有名的文化教育中心,帝國大學、帝國軍事學院等等都設在那裏,來自帝國各處的學生到這兒學習各項技能知識,還有許多來自帝國外部的學生,各個國家的使節也在那裏,這裏成了知識的領域、學術的天堂。

城北主要是居民區,帝都大部分居民都住在這裏。從皇宮出來就是天壇和廣場。這裏是帝國重大節日和皇帝閱兵的地方。廣場四周建有禁衛軍和城衛軍總部,分別駐紮著禁衛軍第一師團和城衛軍第一師團。

四座城門內各有一座軍營,駐紮著禁衛軍的四個師團,城門外四個軍營駐紮著城衛軍的四個師團。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終於又見到帝都了,回想起自己當年不得不離開洛京時的情景,與現在心情截然不同,‘好久沒回來了,也不知道父母墳上的草長多長了?’一個滿麵塵土的少年喃喃自語道。來到古城洛京外。三年的流浪生活使得他真正成為一個男人,走襄陽,踏東海,離天南,歸燕雲。三年來他踏遍了天河的山山水水,最終又回到了生養他的故鄉---帝都洛京。

他---趙延宗來到城外荒山上時,天已近黃昏。對著三個墓碑默默地留下了眼淚,‘爹、娘,大哥,延宗來看你們了。’

依稀看到第一個墓碑上刻著‘臨河帝國已故鎮北將軍晉陽侯趙公諱勝’,第二個墓碑上刻著‘臨河帝國已故一品誥命夫人趙氏柳蓉’,第三個墓碑上刻著‘臨河帝國已故晉陽城守趙公諱耀祖’。

趙延宗就出生在臨河帝國六大豪門之一的晉陽侯趙家,在他15歲時,臨河帝國發生了400年來的第一場大亂,這場戰爭使得他失去了家裏的三個親人,成了孤兒。迫的他流浪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