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神名
《楚辭·遠遊》:“召玄武而奔屬。”王逸注:“呼太陰神使承衛也。”洪興祖補注:“說者曰:‘宣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
有鱗甲故曰武。'蔡邕曰:‘北方玄武,介蟲之長。’《文選》注:‘龜與蛇交為宣武。’”又《禮記·曲禮》: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孔穎達疏:“玄武,龜也。”《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李賢注:“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按玄武即道家所奉之真武帝,宋時避諱,改玄為真,後世道家祀真武,則以龜蛇二物置於其旁,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支諾皋下》:“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遊廬山,憩於澗石,忽見蟠虵如堆繒綿,餓而變為巨龜,訪之山叟,雲是玄武。”即傳說中之神怪變化。古代的人們把北方的若幹星星想象為龜蛇形象,謂之玄武真君。在民間信仰中,玄武真君具有下列幾種神性特征:(一)北方之神《楚辭?遠遊》注雲:“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說:“北宮玄武、虛、危”。《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二)水神玄武水神根據陰陽五行理論,北方屬水,故北方神即是水神,五逸《九懷章句》說:“天龜水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鬥,鎮北方,主風雨”。雨水為萬物生長所需,且水能滅火,所以玄武的水神屬性,頗為民間重視和信仰。(三)生殖之神中國古代素將偉大的神力和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現象相類比,崇拜生殖的神力。蛇本身就是生殖和繁衍的象征,玄武以龜蛇合體的形狀出現,更被古人看作雌雄交配、生殖繁衍的標誌。東漢魏伯陽(約公元121年前後生存)《周易參同契》也用龜蛇糾繆的例子說明陰陽必須配合:“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四)司命之神龜在古代是長壽和不死的象征,並能導引咽氣,《史記?龜策列傳》載雲:“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餘歲,老人死,移床,龜尚不死。龜能行氣導引”。《抱樸子》載:城陽郤儉少時行獵,墜空塚中,饑餓,見塚中先有大龜,數數回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俛或仰。儉亦素聞龜能導引,乃試隨龜所為,遂不複饑”。再者,北宮玄武七宿之第一宿鬥宿,又稱南鬥。《星經》雲:“南鬥六星,主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幹寶(316年前後生存)《搜神記》引管輅的話說:“南鬥注生,北鬥注死”。拜南鬥可以增壽。這對於追求長生不死帝王官僚及普通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玄武的這些神性特征,不僅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信仰,也為唐宋以後玄武演變為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礎。
其二星名
《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傳:“虛,玄武之中星。”按玄武即北方七宿之總稱。
其三方位
“四神紋瓦當”在漢代極為流行,它包括四種動物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由這幾種動物組合成的一組圖案,又稱“四靈紋”。其應用也極為廣泛,銅鏡、漆器、石刻、磚瓦等各種工藝品的裝飾上都時有出現。漢代將四神視作與避邪求福有關,它又表示季節和方位。青龍的方位是東,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
其四四靈之一
中國古代把天空裏的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隻虎,南方的星象如一隻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相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鬥、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北方玄武星君為:“鬥宿天廟星君,牛宿天機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虛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錢星君,室宿天廩星君,壁宿天市星君。”至於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北方玄武,太陰化生,虛危表質,龜蛇台形,盤遊九地,統攝萬靈,來從吾右。”同時,道教也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玄武者,北方壬癸水黑汞也,能柔能剛。”《經》雲:上善若水。非鉛非錫非眾石之類,水乃河東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藥不可暫舍,能養育萬物,故稱玄武也。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湧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掙樂國皇後,厭惡塵世,舍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說到玄武改名成真武,是為了避老趙家聖祖的諱。唐朝時,老李家為了抬高自己身價,愣把老子李聃說成是他們的先祖,(於是大力提攜以老子為太上老君的道教。)等到了老趙家的時候,想要找一個“本家”來風光風光,卻發現姓趙的竟沒有一個nb人。真宗急了,硬是編出一個來,跟大臣演了一個“神降天書”的鬧劇,又說什麼“聖祖上帝托夢”,還大詔天下。皇帝一拍板,誰還敢說不。道教沒有公開反對,卻也不表示承認。而真宗編造的這個聖祖呢,叫“趙玄朗”,玄武就是為了避諱於他,而改的名。從此玄武真君手下主持兵事的劍仙與趙宋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