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1 / 3)

不要認為職場不合理。

職場潛規則第二十三條:沒有不合理的職場,隻有不合理的心態。

經常聽到人們說一句話,那就是太不合理了。

職場不合理,公司不合理,上司不合理,同事也不合理。

仿佛除了自己之外,所有的一切都不合理。

但事實果然如此麼?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所有提出不合理的人,都是職場中的失敗者,也是不能獲得利益的人。

而其他職場成功者是從來不說不合理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職場是再合理不過了。

為什麼在有些人眼裏的不合理,在另一些人的眼裏卻變成合理呢?

這不是職場的問題,而是人心態的問題。

1.不合理是失敗者推卸責任的借口。

如上所說,一切提出不合理的人,都是職場裏的失敗者。為什麼呢?

因為人性就是這樣,當一個人失敗了,他往往不會去找自己的問題,因為能夠看到自己問題的人都不太容易失敗。

而失敗者最常見的就是把責任歸咎於其他人,把一切原因都說成是別人不好。

既然自己是合理的,那麼不能容納自己的外界就是不合理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那麼多失敗者才會歸咎職場是不合理的。這並非描述了職場的真相,而是他們的借口。

而另一方麵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有些人覺得,職場是做事的地方。而有些人覺得,職場是利益交換的地方。有些人覺得,討好上司是正常的事情。有些人覺得討好上司非常惡心。

這種價值觀的衝突,必然形成互相看對方不合理。如果從這個方麵看,那麼合理就是個相對而言的命題,根本沒有不合理的明確標準。

2.不合理是你不能去適應。

但對大部分人而言,他們都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體係,而他們感覺職場的不合理,隻是因為難以適應而已。

我們從一個常居住的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通常會覺得從前的地方有許多好處,而新居住點有很多壞處。在職場也是這樣,我們從一個公司跳槽到另一個公司,總會覺得以前的有多好,而現在的一點都不好。

這並非是真的不好,而是因為自己初來乍到,不夠適應而已。

每一個職場都有自己的運轉規則和職場文化,你無法融入這種文化,當然覺著不合理。

譬如有的職場就是養懶人的,你就希望奮鬥打拚,那當然就不能合理的融入了。

再譬如有的地方是潛規則橫行,你是個很正直的人,沒辦法適應當然覺著不合理。

3.不合理並不能解決問題。

但覺得不合理有用麼?正所謂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

事實已經放在那裏,職場也存在那裏。你是小人物,而職場是大環境。你認為它不合理,但它卻不會因你而產生任何變化。

有用麼?沒用。

就算你朝天大喊一萬聲不合理,也不可能解決問題。

而在職場中,不能解決問題的事情就是多餘的,是沒有必要去做。因為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給你帶來噩運。

譬如說上司壞話,譬如說公司壞話,看起來沒什麼,但背後很可能讓你付出沉重代價。

所以,既然是一件多餘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也不要去說,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將不合理的事情變得更加合理。

4.隻要心態合理,一切都順理成章。

其實,隻要價值觀扭轉過來,一切都可以順理成章。

這就是所謂的沒有不合理的職場,隻有不合理的心態。

因為外在的現實是剛性的,一個小人物很難去改變它,而人的心態卻是柔性的,我們可以很快改變。

與其費盡心機的去改變世界,不如就改變自己的心態,隻要我們的目標理想不變,行為做法是可以改變的。

在這個世界上,堅持自我的人是可以成為英雄的,但英雄往往出師未捷身先死,他們並不能做好什麼事情,反而會留下破碎的家庭,讓身邊的人痛苦不堪。

當我們身處這個世界時,先要決定,自己要為全世界犧牲,還是為自己和家人奮鬥。如果是前者,你可以堅持自我,去為改變世界而犧牲。如果是後者,那就改編自我,為最親愛的人們努力。

這個世界猶如洋流,我們身處其間。如果心態不對,則像是逆水行舟,動一下都很艱難。如果心態合理,那就是順勢而為,輕輕鬆鬆的鵬程萬裏。

5.改變不了海,就讓自己變成海魚。

一條江魚,習慣了淡水。順江而下,卻進入大海。剛接觸海水時,江魚對鹹水很不習慣,覺得這太不合理了,它希望周圍的一切都變成淡水。

但能實現麼?或者把整個大海都變成淡水,或者逆流而上,再溯源回大江。不管做哪個選擇,江魚都會九死一生,活下來的機會非常渺茫。

但如果江魚改變自己,讓機理變得適應海水呢?那就完全不同了,它可以在海水裏生存下去,逐漸將周圍一切變得合理,最後江魚變成海魚,它可以自由自在的徜徉在更廣闊的洋麵上。

當我們進入職場後,必然會覺得很多事情不好,很多事情不合理。但我們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目標是什麼?

江魚的最初目標是改變大海麼?當然不是,它的目標是活下來,而且的活的更好。所以它可以變成海魚,在更大的天地裏遨遊。

我們也是如此,當遇見不合理的事情時,需要問自己,目標是什麼?我們是要把一切不合理變成合理?還是要讓自己和家人活的更好?

弄清楚了自己的目標,就知道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

也應該知道,什麼是合理的,什麼不合理。

案例。

張宇頂著大中國區銷售副總監的光環回到華東大區。

如今的華東區,已經和當初張宇遠避北京時大不相同了。黃陵華徹底失勢,成為閑職副總。鮮於雖然還是總經理,可也失去了渠道整理試點的經營權。

而張宇身兼兩職,已然是華東大區的太上皇,已經可以獨斷專行。

但目前的華東區,卻是廢墟一片。

小東區和小西區經過人事地震,項目調整後,實力受損,壓根沒能力撐起一個大區的業績。而鮮於所做的渠道試點壓根就是虧本買賣,除了那些超市連鎖和家電連鎖賺到錢外,任何人都是虧的,最誇張的是將分銷商都消滅的一幹二淨,使得A公司業務拓展嚴重受挫。

而黃陵華所做的“人人藥房”連鎖渠道也已經大勢已去,在所謂的半年戰役自我攻擊下,這個渠道生意清淡,再加上黃陵華曾經想叛逃,使得不少連鎖店都撤了櫃,目前就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

就這麼個爛攤子,張宇卻必須在短期內重整旗鼓。總公司雖然給了張宇所有的權力,可卻並沒有減低他的業績指標。

這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張宇做的好,自然是名利雙收,可萬一做的不好,他的下場,恐怕比黃陵華和鮮於兩人都要慘。

這一回,張宇不再躲避,做為一把手,他想要躲也是躲不開的。他先是重整了部門係統的規劃。

華東大區被分成兩個銷售歸類,其一是渠道部門,將黃陵華手中的人人藥房渠道和鮮於手中的其他渠道都合並在一起,由同一個項目組負責。其二是區域銷售,依舊還是小東區、小西區兩個組成。

有了部門係統規劃後,張宇又重新做了人事布局。

鮮於是華東區銷售總經理,自然負責區域銷售部門,表麵上總攬兩個小區,但實際上卻隻能控製小西區。

黃陵華是閑職,不再安排任何工作,但出於麵子好看,還讓他掛著管理小東區的虛名。

區域銷售係統裏的重點都集中在小東區裏,張宇知道,要一下子恢複所有業績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把小東區做起來,對士氣會是個很大的提高。所以張宇將精兵強將全都集中在一處,把大批客戶資源也都集中在一起。

小東區由林叢擔任經理,這既是張宇和林叢當初的交換條件,也是看中了林叢的資源背景。目前情況下,隻有依靠本地勢力強勁的林叢,才能將一些客戶給奪回來,也能夠重新培養起一批分銷商。

而渠道係統內,由馮暉擔任渠道副總監,負責製定營銷方案,規劃整個營銷體係。由王小峰擔任渠道經理,負責具體執行。

這是個人人拍案叫絕的安排。因為大家都知道,馮暉這個人深謀遠慮,長於計算,由他來製定政策,做各種方案必然包賺不賠。而王小峰這人不貪財愛做事,為人又正直,做執行是再好不過了。而且王小峰曾經提出過渠道內同質同價的方案,這也被張宇采用,在所有的渠道裏推行。

短短三個月內,看起來已經病入膏肓的華東大區竟浴火重生,奇跡般的又活了回來。

區域銷售雖然沒有恢複到巔峰時期那麼厲害,但在林叢的帶領下,小東區生機勃勃,不少業務員重新煥發新生,業績蒸蒸日上,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獨自完成整個大區的業績指標。

而渠道方麵更是喜訊頻傳,馮暉和王小峰兩人聯手,簡直天衣無縫,他們在不同渠道實施了同質同價直銷專營的措施,在短期內就重新占領市場,不僅銷售額回升,而且令毛利率也提高不少。

由目前的情況來看,總公司給張宇製定的指標不僅鐵定完成,而且還能超額一倍以上。

所以,今年的年底職員大聚會上,張宇被大家當成了英雄,鮮花和掌聲不斷。

可是,馮暉卻明顯看出來,張宇的情緒並不高,甚至還有些低落。

開年會時不能問,但私底下馮暉去問,張宇卻始終不肯說。不肯說還罷了,張宇的做法也是古怪,元旦一過,他就開始做各種文書工作。

一般而言,這類文書都是在交接和離職時才需要做的,而張宇目前情勢大好,公司留住他還來不及,又怎麼會走呢?

這個情況,就連王小峰和林叢都看了出來。

林叢此人,向來目高於頂,覺得天下無敵,但自張宇收拾殘局後,他終於真心佩服張宇,以致不再參加內鬥,而是潛心打理小東區,他一旦放下那些驕縱的脾氣,能力是很驚人的,也經常被高層提及,明顯是未來的領導梯隊成員。

而王小峰對張宇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直至最近,公司業績恢複,王小峰才曉得,張宇為什麼要參與鬥爭,做那麼多背地裏的事情。

其實,職場中的事情就是那麼現實,壞人總歸比好人要多。你為公司著想,直來直去的和人說,最後隻能像王小峰那樣被排擠。而真的要讓公司重新整頓振作,就必須如張宇那樣,先用比壞人更壞的招數,讓自己占據高位,這才能指揮公司走上快車道。

隻要結果是好的,過程其實沒那麼重要,王小峰在這一年裏,就是懂得了這個道理。

但明明情勢一片大好,怎麼張宇做出這種隨時要離開的舉動呢?林叢和王小峰都緊張起來,但詢問了幾次,張宇都是不肯開口。

這個秘密,直到春季銷售期過了之後才被揭開,一封來自總公司的調令,震驚了所有人。

張宇果然要走了。不過從表麵上看,這個走還是好事,因為是升職。

但看了所升的職務,馮暉他們氣的隻想罵娘。

張宇免去大中國區銷售副總監的職務,平調入總公司行政中心,擔任行政部總監。

從級別上說,勉強升了半級。可是張宇做為一個天才經營者和銷售係統的高手,居然到行政部去做行政工作,這不是暴殄天物麼?

讓一個替公司賺錢的人去負責後勤、保安,甚至要管別人打卡簽到這種瑣事,這是一種莫大的侮辱。

馮暉諸人見了調令,急匆匆的跑去找張宇。而張宇早就收拾好辦公室,在那邊好整以暇的等待了。

馮暉衝進房間就怒不可遏:“公司想幹嘛?做的這麼好還要調你走,有什麼道理?A公司幹脆倒閉算了,我們弄個魚死網破!”

林叢連連皺眉:“張總,你早就知道自己要走?所以把一切都收拾好了?”

王小峰問的比較實際:“是不是鮮於他們搞的鬼?他們看你把分公司做好了內心不忿,所以在背後捅刀子?”

張宇擺擺手:“也沒什麼,是升職麼,不算壞事情。”

馮暉暴跳如雷:“什麼狗屁好事情,讓你去管行政,那是你管的麼?那些瑣事值得你去管麼?你是將軍是元帥,是要帶兵打仗的,總公司那些老爺到底在想什麼?真的是鮮於打小報告?”

張宇微笑:“這回就冤枉鮮總了,雖然他很想告我,可憑他的本事,還難扳倒我。”

林叢:“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張總你得罪了誰?這事情總有個原因的吧?這也太不合理了。”

張宇:“有什麼不合理的?”

那三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什麼業績大好,什麼人事穩定,什麼公司重整。總而言之,就說張宇主政期間,華東公司不再有內鬥,是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期,隻要再給幾年時間,絕對能成為業績驚人的分公司。

張宇卻說:“其實,沒有不合理的職場,隻有不合理的心態。”

馮暉:“怎麼說?”

張宇點點三人:“你們覺得這事情不合理,是因為你們的心態有問題。你們覺得隻要公司做得好,我就是有功的,這在表麵看是對的,但放到職場上卻有問題,畢竟不是做事做的好就功勞大,小職員會遇到這問題,我也會遇到。”

林叢是三人中最理智冷靜的,迅速反應過來:“您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站在公司內部人事關係的立場上,一切又都合理了?”

張宇:“沒錯。”

林叢又不懂了:“可我沒覺得人事有什麼問題啊。鮮於扳不倒你,黃陵華沒有權力,董事局對業績沒話說,上麵還有陸德總監支持你,應該情況一片大好啊。”

張宇:“這個事情,就是陸德總監辦的。”

“啊!”三人目瞪口呆,因為在三人理解裏,大中國區銷售總監陸德是最支持張宇的,一直是張宇的靠山,所有人都覺得,當陸德退休後,張宇是第一扶植目標。

張宇微微一笑,開始解釋:“其實你們隻能看到表麵,不能看到根源。華東大區會有這麼多事,別人以為是黃陵華和鮮於鬥爭,而你們能看到是兩個副總監在鬥爭,但又有幾個人能想通,兩個副總監為什麼要鬥爭呢?”

馮暉愣了:“為什麼?”

張宇:“就是因為陸德總監。他老人家離退休沒幾年了,一般來說,現在都是跛腳時期,下麵的人不怕他,隻會去追捧接班人的馬屁。可是陸德人老心不老,對權柄抓的非常緊,根本不容許別人對他產生挑戰,這就像是古代帝皇的心態,任何挑戰者都是敵人。”

王小峰恍然大悟:“所以是陸德總監挑動兩個副總監內鬥的。”

張宇讚許的點點頭:“沒錯,就是這樣。兩個副總監年輕有為,對陸德產生威脅,所以他用自己退休後的位置來挑動兩人鬥爭,這才會有華東區這兩年多的瘋狂內亂。而後,看火候到了,陸德又利用我這個閑人收拾殘局,將幾方麵力量全部都收拾掉。一個副總監發配邊疆,一個失勢,剩下我是個沒用的閑人,陸德總監自然高枕無憂。”

聽了這番話,三人臉色都變了,他們都是曆練出來的人精,自然懂得前因後果。

最後還是林叢說了出來:“我們明白了,在這段時間裏,張總你鋒芒畢露,在短時間內把華東區給整治好了,看著是件好事情,其實卻暴露了你的能力,讓陸德總監感到了新的威脅,所以他才要把你調走。”

張宇默默點頭。

王小峰猶豫了下,問:“張總,我看你是早就知道這個結果。”

張宇:“當然知道,沒有人比我更了解這位陸總監了。”

王小峰:“那你為什麼不繼續做閑人呢?如果你收斂鋒芒,不管華東區死活,恐怕陸德也不會拿你開刀,你能一直做這個位置下去。”

張宇搖頭:“做人都是有理想的,我的理想就是讓公司消弭內亂,可以形成一個非常好的賺錢體係。這也是我在A公司奮鬥的目標。既然有機會在華東區實現這個目標,我當然要放手去做,雖然結果如我所料,但也沒什麼可遺憾的。雖然我也不喜歡被發配,可總不能為了保住職權而放棄理想吧,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王小峰三人心中一陣感動,他們從前都以為張宇是個明哲保身的人,隻有在有利可圖的時候才會出手。可如今看來,三人都看錯了。

張宇其實是最有理想的,他為了實現理想而願意參加鬥爭,用出各種陰招。同樣的,也是為了理想而不惜得罪上司,甚至被發配到行政部去。

以張宇的話說,為實現理想而死是不值得的,因為理想還沒實現,人已經死了,到頭來什麼都沒撈到。但為一個已經實現的理想而死是值得的,因為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完了,理想也成為現實,雖死無憾。

話雖這麼說,可馮暉還是轉不過彎來,他和張宇之間,是有特殊感情的:“我還是覺得不合理,如果A公司一直是這樣,我們還不如別幹了。”

張宇拍拍他肩膀:“你覺得不合理有用麼?能讓這個公司合理起來麼?”

三人愕然。

張宇:“既然沒用,你為什麼要認為它不合理呢?不如把這個職場的一切都看成合理的,這樣你才能為它改變,便的更適應它。如果你真的覺得不合理,那就把自己的職場目標變成,讓這個公司的一切都合理起來。”

馮暉聽了這話,明知有道理,卻還是難以接受。不過正如張宇一貫所說,事情來了,唯一的方案就是接受他,否則做什麼都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