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遵照海峰同誌關於“了解區情要去街道”、“要多到街道去走走”的指示,我陸續走訪了10個街道,分別與各街道的工委書記或辦事處主任進行了座談,同時也接觸了其他一些同誌,翻閱了一些材料,盡管是走馬觀花,卻也頗有收獲。熟悉了幹部,了解了街情,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啟發。現將主要感受彙報如下。
一、關於街道的重要地位
我對街道地位重要性的認識,是在到區裏工作不久就體會到的。記得剛到區裏時恰逢繁忙的元旦、春節期間,海峰同誌就對我們強調,別的單位可以暫不去,街道非走一遍不可。以後又聽到他多次講街道工作的重要性。這是從上邊感受到的。這次到下邊走了一圈,確實從街道自身感到了街道工作的重要性,在這方麵上了生動的一課。
街道是城市有機體的細胞,城市的所有功能幾乎都能在街道工作中表現出來。我從對街道職能的了解中感到,無論是經濟工作、政治穩定、社會治安、文化衛生,還是城市管理、社區服務、居民生活等舉凡一切城市功能,最終都與街道工作有關,都需要落實到街道。大到敏感時期的社會控製,小到老百姓的垃圾存放,事無巨細無不進入街道工作的範圍。街道工作具有全麵、繁雜、細致、實在,有時還有緊迫、高雅等特點。這些特點從另一個側麵表現了街道工作的重要。可以說,街道是城市社會的縮影。街道的發展,聯係著城市的脈搏;街道的安寧,保證著城市的穩定。
對於街道在政權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依我現在的認識,似可作這樣的描述:街道是我黨在城市中最基礎的執政組織,是城市人民政府最基層的辦事機構;街道工作的好壞,關係到城市政權是否穩固,檢驗著黨在城市中的執政水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穩固,江山鐵鑄。我們的街道領導是有這個認識的,我們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幹部也應有這個認識。
二、關於街道工作的方針
這次街道之行,還有一個突出的感受,那就是街道領導在實踐中形成一個共識,即我區關於街道的工作方針是正確的。近年來街道工作之所以取得很大成績,基本原因就是靠了這個方針。這個方針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城市管理為重點,以居委會建設為基礎,以黨的建設為保證。
這是一個突出經濟建設的方針,即街道工作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前些年,對街道工作到底以什麼為中心,是有爭議的或者說是不夠清楚的。通過這幾年的實踐,街道領導一致認為,以經濟為中心是十分必要的、非常正確的。他們對海峰同誌的一些說法,如“街道必須以發展經濟為中心”、“不發展經濟街道就沒法活”、“經濟是做好街道工作的基礎”等等,至今朗朗上口,記憶猶新。一些同誌深有感觸地說,不抓住經濟,隊伍穩定不了,其他工作就談不上。盡管各街道經濟發展不平衡,實力不一樣,但卻都嚐到了發展經濟的甜頭。現在,街道經濟已遠遠超出了“拾遺補缺”的範圍,成為保證各項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這還是一個全麵建設街道的方針。街道要以經濟為中心,但經濟不是街道的唯一工作。這個方針在突出經濟的同時,也擺正了經濟工作與其他工作的關係,使各方麵工作都各得其所。這幾年,街道在抓緊經濟工作的同時,也推動了街道管理服務性工作的全麵進步,或者說,經濟的發展為各方麵的工作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動力。城市管理、社區服務、軍民共建、文化衛生都搞得有聲有色。我區街道在這些方麵拿回了不少全國或全市的獎旗。北新橋街道是“全國民政工作全優街道”,而和平裏街道“雙擁大聯組”的經驗則為我區獲得“雙擁模範城”稱號立了一大功。那種認為街道以經濟為中心會妨礙其他工作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看來,我區關於街道工作的上述方針既是符合黨的基本路線的,也是符合街道工作實際的,從一定意義上說,是街道工作規律的科學概括和總結。全麵貫徹這個方針,我們的街道工作就大有前途。
三、關於街道幹部隊伍
海峰同誌不止一次說過:街道幹部是一支非常能戰鬥的隊伍,並數次回憶1989年他剛到區裏工作就奉命執行製止動亂的任務,而關鍵時刻真正能拉得出去的就是街道的隊伍。這次走訪一圈,對海峰同誌關於“街道隊伍特別能戰鬥”的論斷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的確,街道工作是比較辛苦的。大到抓經濟、保穩定,小到打蒼蠅、滅老鼠,事事都少不了街道。但我們的街道幹部不叫苦,或者嚷嚷幾句照舊幹,而且都爭先恐後地幹。一項任務下來了,最擔心的是落在別人後麵。苦累而無怨,越苦越累越爭先,我看這就是覺悟,這就是黨性。這也是街道戰鬥力的表現。從這種精神裏,我也深深地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