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邪惡(1 / 1)

小惡不容於鄉,大惡不容於國。〔中〕蘇軾:《策別十七》

惡絕於心,仁形於色。〔中〕韓愈:《鄆州溪堂詩序》

積善多者,雖有一惡,是為過失,未足以亡;積惡多者,雖有一善,是為誤中,未足以存。〔中〕王符:《潛夫論·慎微》

天下有大惡者五: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飭。〔中〕《孔子家語·始誅》

長惡不悛,鮮有不及。〔中〕《隋書·酷吏列傳》

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中〕《左傳·昭公十三年》纖惡必除。〔中〕張伯行:《學規類編》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中〕《論語·子張篇》

甚美必有甚惡。〔中〕《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知美之惡,知惡之美,然後能知美惡矣。〔中〕《呂氏春秋·去尤》

善人少而惡人多,則譽者寂寞而讒者喧嘩,是以洗垢求痕,吹毛覓瑕,揮空為有,轉白為黑。〔中〕劉晝:《劉子·傷讒》

善歌之鳥,恒非食品;燦爛之蛇,多含毒液。〔中〕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

惡人巧諂多,多義苟且得。〔中〕孟郊:《擇友》

害人之心,蛇蠍之心也。人未必害,而心先害矣。〔中〕王文祿:《海沂子·敦厚篇》

曲木惡直繩,奸邪惡正法。〔中〕桓寬:《申韓》惡直醜正,實蕃其徒。〔中〕《左傳·昭公·十八年》

小人有惡中之善,君子有善中之惡。〔中〕莊元臣:《叔苴子內篇》

任何惡德的外表也都附有美德的標誌。〔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文集》

惡習最主要的壞處是:它貶抑了一個人的價值。〔英〕卓賓

一切的罪惡最初都是微不足道,由於相習成風,最後便不可收拾了。〔波斯〕薩迪:《薔薇園》

人假使做了無恥的事,總免不了還要用加倍的無恥來抵賴。〔英〕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

有一些惡人,假如他們毫無善意,其危險性倒可能還要小些。〔法〕拉羅什福科:《箴言錄》

我們可以從惡的認識裏提煉出善來。〔法〕雨果:《海上勞工》

我們必須容納一種關於我們世界和我們自身中存在惡的看法,不論那個惡多麼觸犯我們的自戀。〔美〕羅洛·梅:《羅傑斯的一封公開信》

智慧告訴我,凡是能夠動手幹那些比黑夜更幽暗的行為並不知慚愧的人,一定會不惜采取任何的手段,把它們竭力遮掩的。〔英〕莎士比亞:《泰爾親王配力克裏斯》

惡是容易的,其數目是無限的,而善卻幾乎是獨一無二的。〔法〕帕斯卡爾:《思想錄》

惡啊,請做我的上帝。〔英〕彌爾頓:《失樂園》

許多人的惡行最初隻不過是失去控製的良好品質。〔英〕黑爾兄弟:《對真理的猜測》

你們耕種的是邪惡,收割的是罪孽。《舊約·何西阿書》

人不能抵抗惡,但能夠抵抗善。〔俄〕契訶夫:《手記》

當邪惡的原因消除時,邪惡本身也將消失,但它的消失不能早於前者。〔英〕歐文:《新道德世界書》

誰不能控製邪欲,誰就把自己擺在畜牲行列。〔意〕達·芬奇:《達·芬奇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