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個讓四方頓首,萬民朝宗的天朝,曾經是何等的輝煌。
然而,自安史之亂以來,國力急劇下降,內亂紛爭,大唐也成為各路節度使搶奪的大蛋糕。
終於,公元907年,後梁朱溫一舉滅唐,成為一方霸主。可這隻是個開始,中原大地從此更是戰火不斷。先後五個政權更迭,即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與此同時中華大地還幾乎同時出現另外十個小政權,即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每個政權都是一部血淚史,為了成為掌權者,子殺父,弟弑兄,屢見不鮮。最遭殃的莫過於處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
這一年,如果按公元計算,應該是959年,中華大地的東南方向,剛剛上演了一出鬧劇,而我們的故事就從這開始:
南唐國都金陵皇城內,白幡隨風舞動。朝堂上,李璟勃然大怒,因為他的弟弟李景遂被他的親生兒子李弘翼所殺。
南唐烈宗李昪本是南吳大將徐溫的養子,曾名徐知誥。南吳時期,因功累升升州團練史,徐知誥為政寬仁,又能節儉自處,獎勵農桑,因此府庫充實。當時,徐溫居升州,並以徐溫長子徐知訓居南吳都城揚州控製南吳政權,天佑十五年(918年)徐知訓因驕傲荒淫為朱瑾所殺,徐知誥就近自潤州渡長江平變,自是徐溫乃以其代替徐知訓留揚州,日常政事皆由徐知誥處斷。徐知誥在揚州,一反徐知訓之作為,恭敬事奉吳王楊隆演,並且謙卑對待士大夫,對待部屬寬大,生活十分儉仆,並以宋齊丘為謀士,改革稅製,因此國家遂漸富強,人心歸附。
南吳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去世,徐知誥與徐溫親子徐知詢爭權,徐知誥趁徐知詢入朝的機會,將其扣留,自此完全掌握南吳政權。天祚元年(935年),進封齊王。天祚三年(937年),改名徐誥。同年,篡奪南吳政權,即皇帝位,建立南唐,改年號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恢複原姓,並改名李昪。
李昪登帝位後,勤於政事,並興利除弊,變更舊法;又與吳越和解,保境安民,與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藥中毒,個性變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瘡,不久病情惡化去世,諡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兒子李璟繼位。
李璟登帝後,封其弟李景遂齊王、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景達為燕王、副元帥,盟於昪柩前,約兄弟世世繼立。封其子李弘翼南昌王、江都尹。
然而,李弘翼為人果斷剛毅,權力欲極強。他擔心父親尊照“兄終弟及”的誓言將皇位傳給叔父,便秘密的將自己的叔父李景遂給殺了。此事雖然做的隱秘,但還是讓皇帝李璟洞察到蛛絲馬跡,最終還是不敢相信的確定這的確是真的。
朝堂上的李璟毫無一點王者之氣,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怒容:“你們真當我老了,好欺負了,是嗎?朕在外打仗被人欺負,在自己的地盤還要被欺負嗎?
好,那你們就等著。”
下麵的皇子、大臣一個個噤若寒蟬,高呼:“國主息怒。”上麵可是文雅得不能再文雅詞皇帝啊,何曾見過他發這麼大的怒。不過也難怪,親兒子把親弟弟殺了,換誰誰受得了。
此時,卻有一人在偷笑,時不時的還扭頭看看四周各人的表情,此人就是李煜。但卻早已不是曆史上的那個李煜。他看見自己的大哥、當今的皇太子李弘翼臉上一會白、一會青、一會紫,顯然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舉措會引起那麼大的反應,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啊!李弘翼看見平時懦弱的六弟居然向自己投來嘲笑的鬼臉,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但又不敢當場發作,不過心底卻暗暗發誓:等我登基做了皇帝,就先拿你開刀。
不久,李璟,這位江南國主,帶著餘怒離去了,百官紛紛離去。而李煜卻走在了最後,因為他知道以自己那位父皇的脾氣,肯定會召見自己的。果然,還未到宮門,就看見一個太監操著不男不女的嗓音高喊著:“六殿下,請留步。”
李煜轉過頭來,帶著不厭煩的微笑說:“劉公公,不知找本殿下有何事啊?”
“不是奴才找殿下,是皇上。”劉承諂笑道。
李煜故意裝作渾然不知的樣子,疑問道:“哦,父皇找我會有什麼事啊?”
“這奴才可就不知道了,不過想來應該不會是什麼壞事,畢竟做錯事的另有其人嘛。”說完還不忘瞅瞅太子李弘翼離去的方向。顯然,這位皇帝麵前的隨從已經意識到,這個皇城,會鬧一段日子了,而另找一棵大樹卻是他最急切的事情,麵前的這位六殿下無疑是最好的人選,所以才在他麵前爭取表現,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