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軍主力軍團渡過穎水之後,第二天午時左右抵達梁郡城下,和張遼的營寨相隔五裏下寨。何雷立即在大營內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召集李傕、郭汜、張遼前來議事。不到一個時辰,三人紛紛趕來。
何雷讓他們彙報工作。
李傕道:“遵照將軍指示,我已經在陽翟和芒碭山留兵駐守,每隔五裏安排五名探子,如果東郡曹操有什麼異動,很快就能知曉。我軍將會在他的兵馬到來之前布置好一切。”
郭汜道:“我也按照預定的計劃,在商丘地區留下了五千人馬,嚴防袁紹前來救援。不過,袁紹現在還在揚州,似乎沒有要救援的意思。”
張遼道:“末將屯兵城下之後,連續三次到梁郡搦戰,敵人就是堅守不出,我也無可奈何。”
“堅守不出?”何雷在大帳內轉了個圈子,用目光去看程昱,程昱一時之間也沒有注意,微微的躬了躬身子!
張遼忽然說:“主公,前些日子和敵軍交戰,我結識了一個大才子,您要不要見見,也許他有什麼計策呢?”
何雷道:“叫什麼名字?”
“叫荀彧,聽說是黃門侍郎荀攸的叔叔,您要不要見見?”
“見,馬上就見,你們先下去!”何雷高興地跳起老高,嚇得眾將還以為他得了失心瘋,荀彧那可是曹操早期五大謀士中除郭嘉外最傑出的人物。
荀彧仍然是那身粗布衣衫,平板著臉,邁著四方步,從外麵走進來,見了何雷,微微拱手,就算是打招呼了。
何雷胸口湧上來一陣熱流,興奮的說:“先生,先生請上座。”深深地給荀彧鞠了個躬。荀彧一下子有些措手不及,結結巴巴的說:“將軍為何這麼客氣,荀彧隻是一介布衣而已!”
何雷抬起頭來看看荀彧,隻覺得非常麵熟,好像在哪裏見過,但一時半刻又想不起來了,笑著說:“先生大才,牛輔仰慕已久,牛輔有個不情之請,不知先生能否答應?”
“哦,牛將軍聽說過我,請問你有什麼請求?”
何雷道:“在下自幼喜好讀書,隻是家父一心想我學武,所以,也就荒廢了學業,今日見到先生,我是想……想拜先生為師,不知先生肯答應否?”
荀彧道:“你要拜我為師,那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有幾個問題想要問你,如果你答得讓我滿意,我就收下你!”
何雷心想,你要是問我吟詩作對,我就剽竊幾首李白、杜甫的名句,保管你目瞪口呆。“先生請講。”
荀彧慢慢地走了兩步,思索一下說:“請問將軍,你覺得大漢朝因何會到了今日這步田地?”
何雷歎道:“先生請恕我直言,大凡一個王朝的覆滅,都覆滅於皇帝和大臣的先行腐敗。自從盤古開天辟地,每一個王朝的政權,全都堅如鐵石,他擁有法律、監獄、軍隊以及君臣大義。沒有人可以打倒他,隻有他自己打倒自己,主凶就是該王朝的君主,如果君王不猛下毒手,他的王朝和政權,就會永遠屹立,穩如泰山。
大漢朝自從桓靈二帝以來,政治腐敗,宦官弄權,軍閥割據,奸佞橫行,國家已經被君王折騰的千瘡百孔了。黃巾賊雖然是賊,但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呀,因為他們是人,要活命隻有造反,不造反就會死路一條。這情形就好比暴君貪官手持鋼刀,向百姓怒吼:“你到底反不反?”百姓要是拒絕反叛,貪官汙吏暴君就會把他活活砍死,後麵的人也就不敢不反了,先生以為如何?”
荀彧全身巨震,雙目放射異彩:“這麼說來,你認為大漢朝中興無望了?”何雷搖頭道:“也並非全然無望,以我之見,當今之世,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積弊之多,多如牛毛。漢室想要中興,不光要依靠武力,其根本在於正風俗,嚴綱紀。風俗正,則積弊消,如此則朝廷可定。朝廷定,則四方諸侯不足慮也!”
荀彧點頭道:“聽你之言,隻要舉國上下,正氣伸張,人才得用。中興之日指日可待。我也是這樣想的,而且我想的還比較具體,我覺得,當今朝廷在董太師的領導下蒸蒸日上,日新月異。董太師寬厚仁愛,任人唯賢,就像你說的,正風俗,嚴綱紀,盡心竭力的輔助幼主,未來大漢朝能不能中興,全看董太師的了。在下對董太師心儀已久,早就想要一見,親臨教義,有朝一日,還望將軍代為引薦,我這裏有家傳玉佩一雙,,請將軍笑納。”荀彧不慌不忙的從懷裏掏出一對名貴的玉佩躬身舉過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