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3 / 3)

從此以後,同學們見了都調侃劉誌龍說:你怎麼還不叫爺呢,要不又要挨打了。

自從發生了這件事情以後,劉誌龍就輟學了,但是他遊手好閑,家裏人沒辦法就把他送了出去,讓他在外麵打工,時間慢慢過去了,誰都不會想到,這麼一個搗蛋生事的劉誌龍竟然在外麵闖出了一片天地,於是所有人都驚歎說:沒想到這孩子還這麼有出息。但村裏人最終還是失望了,因為自從劉誌龍有錢以後,他就瞧不起家裏人了,嫌棄家裏人又土有髒,但是為了避免別人說閑話,他就在過年的時候回來看看自己的父母,可是他最多隻呆一天,因為他嫌家裏人做的飯不幹淨,說自己實在吃不下去。有人問他說:你說家裏的飯你吃不下去,那你這麼多年是怎麼長大的?他說道:那時候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我有錢了,我就有條件吃好的。

村裏人都沒想到劉誌龍會發生這麼大改變,雖然他掙錢了,可是他在村裏人卻越來月沒有地位,慢慢地,人們都不在願意提起他,提起他,人們都覺得是村裏人的恥辱。

他之所引起村裏人巨大的反感,主要是因為她做了如下事情:

有一年過年的時候,村裏人見劉誌龍回來了,有一個同村的人想向他借點錢,起初的時候,劉誌龍是答應借的,可是後來他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就不借了,而且他還把一遝子錢拿在手裏晃來晃去,借錢的人知道他有錢,但是你不借就算了,你還拿著晃悠,這明擺著欺負人呢。於是這位同村的人感到自己的人格收到了侮辱,便大打出手,把劉誌龍教訓了一頓,本想著劉誌龍能清醒過來,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在外地花錢雇了一幫打手,將這位村名給教訓了一頓,而且還打得很慘。從此以後,誰也不喜歡他了。

還有一次,劉誌軍順便去他工作的地方辦點事,就順便去了他們家裏,誰知去了以後,劉誌龍熱潮冷諷地說:咱村裏人就是沒見過世麵,你看這日子過得窮,人也沒出息,真是可憐啊。劉誌軍見自己的親弟弟給自己說這些話,心裏覺得很不舒服,於是趕緊找了個借口回家了,劉誌軍心想,就當我沒這個弟弟,不過就是有了幾個臭錢嘛,有什麼了不起的。他瞧不起村裏人,村裏人還瞧不起他呢。

再後來,劉誌龍索性不回家了,他剛開始的時候還給家裏的父母寄點錢回來,可是後來他就不寄了,他好像沒有了這個家一樣,於是有人就問他,劉誌龍,你生出來以後是怎麼長大的?劉誌軍說道:我生下來自然是吃飯長大的。那人就說,你知道你是吃飯長大的就好,但是你最好想想,自己是吃誰的飯長大的。但是劉誌龍根本就把這些話沒有放在心上,他照常過他自認為高人一等的生活,至於村裏人怎麼樣,在他眼裏,這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村裏人都感歎說,生了這種兒子還不如不生呢,你看他那點出息,小人得誌,能得瑟幾天。

劉宣見劉耐提起了這些,他便說道:爺爺,我怎麼會呢,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毛主席都說過,吃水不忘挖井人。無論以後怎麼樣,我都不會忘記養育了我的山山水水。再說,我覺得一有出息就忘了自己家的人是不會走遠的,我想,一個人無論在怎麼成功,他都無法改變自己的過去,他如果不願意葉落歸根,那就是否定自己的過去,連自己過去都否定的人,他還能有什麼希望去做更大的事情呢,你說對吧,爺爺?

劉耐連連點頭,雖然劉宣已經長大了,但是劉耐還是和往常一樣摸了摸劉宣的頭說道:宣宣真爭氣,好樣的。

得知劉宣考上大學了,王琪心裏特別高興,她經常對劉宣說:宣宣,媽一輩子都是個不服輸的人,媽一輩子無論幹什麼,都要比別人做的好,所以我和你爸這麼多年起早貪黑,我們就是怕落在別人後麵,我不想這樣,我覺得,別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得比他們好。我生的兒子也是一樣,要比別人家的兒子強,如今你考上大學了,我心裏的願望也滿足了,不過你可不能驕傲你的路還長著呢,等你以後有了好工作,有了好家庭,你也不能驕傲,知道嗎?做人一定要謙虛謹慎,要記住媽媽說的話,宣宣。

劉宣說道:媽,我會的,媽,你知道我為什麼學習好嗎?

因為你很努力。王琪笑著說道。

劉宣說:媽,因為我努力是對的,但是這隻是一部分的原因,其實我之所以在上學的路途中一帆風順,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你呀。媽,我們老師都說了,一個孩子的高度決定於自己的母親,媽,我今天能走到這一步,是跟你的教導,跟你的善良是分不開的。我相信,像媽媽這麼善良的人,一定會有好報的。

王琪聽見兒子說出這些話,高興之餘有點感動,而且感動地流下了淚水。

劉友默心裏雖然很高興,但是劉友默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他隻是見了劉宣,就會笑,旁人見了劉友默,就對他說道,你們家宣宣真是個好孩子呀,為我們全村人爭了氣。劉友默聽了,還是笑,總之,劉宣考上大學,劉友默好像一直在笑。

快樂很難嗎?

其實快樂很簡單,很多人心中很狂躁,覺得自己壓力大,其實是他們自己給自己背負了太多的負擔,他們本來像一隻自由的小鳥兒,他們本來可以自由地在天空飛翔,可是他們自己弄折了自己的翅膀,自己給自己套上了看不見的籠子,然後努力地想去掙脫這些束縛自己的東西,這樣的人,能不累嗎,能快樂嗎?

在以後的日子裏,劉友財經常在空閑的時候去兄弟家串串門,去和他們說說話,幾家人就這樣重新成了真正的一家人。平常的時候,劉友財就去放羊,去幫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惜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很久,因為,不久以後,陰影將重新罩住這個剛剛有了陽光的家。

劉友財在一次放羊的時候,有一隻羊不小心掉進了一個很深的坑裏,劉友財心想,這隻羊不能丟下來,如果丟下來,晚上可能被野狼或者野狗吃掉,再說,一隻羊也值好多錢,丟了著實可惜。於是他便想方設法下到了那個坑裏,在他的努力下,這隻羊慢慢爬上來,回到了羊群裏,可惜劉友財因為一腳踩空,重重地摔了一跤。

到了晚上,劉見愁隻見羊回來了,可惜遲遲不見劉友財回來,他以為劉友財推薦不好走得慢,就沒有去找,可惜到了晚飯的時候,劉友財還沒有回來,劉見愁著急了,趕緊去找劉友財,經過他的努力,終於他在一個坑裏發現了劉友財,隻是劉友財的身體已經冰冷,他再也不能說話了,他童話般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劉見愁哭了,他恨,很命運的不公,恨老天爺為什麼要把父親從自己身邊搶走,恨為什麼上天不給他多高興幾天的機會,可惜,無論你怎麼恨,這個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劉友財哭哭啼啼回去了,張鳳瑤問道:你爸呢,你哭什麼呢?

劉見愁說道:媽,爸走了。

張鳳瑤說:什麼,你爸……你爸……張鳳瑤暈了過去。唐麗欣見了,可是掩麵而泣,劉友財說道:孩子他媽,你先好好照看咱媽,我去給咱們二爸、三爸和四爸說聲,咱們好好為爸操辦後事。

當劉見愁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劉友默和王琪,王琪傷心的說:你爸怎麼這麼命苦,剛想明白事情了,這一大家子剛和氣起來了,你爸怎麼就走了呢?

劉友默安慰道:見愁啊,死生有命,你就不要太難過了,我們趕緊去把你爸爸的屍體抬回來,好好給他操辦後事。劉見愁點頭說,二爸,二媽,你們費心了。

說完,劉見愁又去通知劉友風和秦月華,順便告訴了劉耐,劉見愁和秦月華聽了,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但是老父親劉耐知道了,他的眼裏留下了淚水。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劉友財雖然年過半百,但是比起劉耐,他還年輕得多,劉耐不停地擦拭著眼淚,劉友風見了也是萬分心痛,他勸道:爸,大哥已經走了,你就不要太傷心了。

劉耐說道:你大哥可能也是做的錯事太多,上天就把他收走了,這樣也好,讓他好後悔過吧。

劉見愁通知了劉友風,就趕緊上去通知劉友豹,劉友豹聽了不覺歎了一口氣,他說道:大哥好命苦啊,怎麼這麼早救走了……孫文靜聽了,趕緊安慰劉見愁說:見愁啊,你就不要太難過了,要振作起來,好好照顧你媽,你媽身體本來就不好,心理也脆弱,我怕她承受不住這種打擊呀。

劉見愁說道:四媽,我會好好照顧我媽的,我媽知道了我爸的事情,直接暈了過去,我心裏著急,就趕緊過來給你們說,我媽這會不知道有沒有醒過來,但是有我媳婦在照顧,我想應該會好起來的。四媽,在所有妯娌中間,我媽最喜歡你了,你有空的話去陪陪我媽,好好勸勸我媽。

孫文靜說道:孩子,我會的,你放心操辦你爸的後事吧。

在眾人的幫助下,劉憂愁很快將劉友財的後事辦妥了,在劉友財的喪禮上,楊田芳、劉喜用和劉誌軍夫婦都來了。村裏人都感歎說:人這一輩子真是短暫呀,昨天還好好的一個人,今天就睡到土裏去了。可憐張鳳瑤,一輩子沒享過什麼福,到了這把年紀,劉友財卻走了,張鳳瑤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哎,真是可憐呀。

張鳳瑤經過幾天的調息,情緒也逐漸好轉,雖然她暫時還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或許她能從這種悲傷中走出來,然後去迎接新的生活。沒有了劉友財,她還有妮妮和朵朵,如果妮妮和朵朵也不願陪著她了,她就一個人,能走到那天算哪天,能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誰讓人生這麼無奈呢。

不過令人震驚的是,張鳳瑤在劉友財死後,在劉友財的箱子裏發現了一盒香煙、兩件新衣服和幾百塊錢,那盒香煙,是劉見愁結婚的時候買給他的,因為很名貴,所以他沒舍得抽,一直壓在了箱子底下,這一壓,沒想到他再也沒有機會抽煙了。兩件新衣服,一件是趙巧巧找人給他做的,一件事唐麗欣找人給他做的,可是這麼多年,他都沒有舍得穿,隻是沒想到,他再也沒有機會穿了。這幾百塊錢,都是劉見愁給他的,讓他在趕集的時候買東西,可是他什麼都沒舍得買,全部存了下來,這一存,他從陽間走到了陰間。

劉友財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家,離開了這個他奮鬥一生的地方,可是活著的人,生活還要繼續,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一次,不知劉友財會如何再重新走過。可是,張鳳瑤突然不習慣現在的生活了,雖然她以前總是勸著劉友財,總是覺得他很多事情做得不對,可是如今,劉友財走了,她突然失去了重心,失去了依靠,她在幾天之內憔悴了好多。

總結劉友財的一生,我們發現:

人不怕犯錯,就怕犯錯以後醒悟地太遲。或許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做的事情,別人看不見,但是上天看得見,上天會給你一種公平,你無論在黑暗中,還是在光明裏,隻要一心向善,隻要為別人多做好事,上天都會給你一個公正的結局。但是一個人隻要是對世界充滿愛,他就一定會一心向善,一個人隻要對世界充滿情,他就會發現:一切因情而生,一切因情而起——人生隻有情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