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愛的情商(5)(1 / 3)

一是糊塗官。這種官到了哪裏,哪裏倒黴。到工廠,生產上不去;到了農村,百姓富不了;到了學校,教學搞不好;到了科研部門,拿不出成果。平心而論,這些人也並非不想把工作做好,他們也是常常早起晚睡,一把泥一把汗,忍饑挨餓,吃苦耐勞,甚至拋家舍業,可是工作就是無起色。究其原因,隻能說這位當官的是無能之輩。“勞心者治人”,不是能人如何能位居人之上來治人呢?無能而要逞能,既苦自己,又害他人。有一個人很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50年代,他曾收到一封信,邀請他去當以色列的總統。愛因斯坦是猶太人,若能當上猶太國的總統,在一般人看來,自是榮幸之至了。出乎人們意料的是,他競拒絕了。他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以及公正地對待別人。所以,本人不適合如此高官重任。”能看出自己有何能,把自己安排一個合適的位置,這是聰明人辦的聰明事。如果愛因斯坦去做了總統,是否能做個糊塗官,會做出多少糊塗事,他的後半生是否還會放出光彩,都很難說了。麵對愛因斯坦,那些正在手握大權、辦著糊塗事的糊塗官們,是否應該聰明一點呢?

二是閑官。有些人在其位而不謀其政,整天無所事事。在辦公室裏看報紙、喝茶水、練毛筆字、嘮嗑,或者是關上門打撲克、下棋、玩麻將。這就是他的工作。這種人很怕下去,因為他不懂業務,一下去就出醜,丟人丟不起,幹脆就在上坐著。他們純屬國家的“碩鼠”!你看哪個單位機構臃腫,那就是“碩鼠”聚集之處。啃國家,啃人民,到何時是個頭呢?改革總要進行下去,到了一定程度,還能允許你這樣逍遙自在嗎?總有一天會被請出辦公室,到那時啃什麼呢?

還有一些年長體弱者,身患疾病者,掛著官銜不辦公,領著餉銀不幹事。就因為他的存在,這個部門的其他領導就隻能是副職。圖什麼呢?也許是心理的滿足,也許是某種待遇。這種人,最典型的是英國的前首相丘吉爾。他在76歲那年再度出任首相之職,剛上任,表示隻任一年。可是他對權力太迷戀了,他捧著首相的桂冠翻來覆去就是喜歡不夠,一再地延長任期。直到他體力實在支撐不住了,在同事們的勸說下,才不情願地離任。他的一生是光彩奪目的,晚年卻自己抹上了一塊汙點。

三是貪官。這種人私心太重,心術不良,隻想自己撈待遇,撈錢,撈女人……唉!這樣的例子不少,不必細說。當然,有的人也不是一上台就很貪,就去撈,就其本質,最初也是相當不錯的,可是架不住人家主動向你眼前送,一次兩次能拒絕,三次四次呢?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這種官不做也罷,若要做下去,定要好自為之。不然,早晚要出事!

唐朝李泌與世無爭,曾幾度出山匡扶唐廷,力挽狂瀾,立下了卓著功勳。李泌少聰敏,博涉經史,精研《易象》,善為文。常遊於嵩、華、終南諸山間。當時他的名聲很大,唐玄宗賞識他,誇他為“神童”,宰相張九齡器重李泌膽識,呼他為“小友”。唐玄宗欲授李泌官職,李泌固辭不受。玄宗命他與太子遊,結為布衣交。太子常稱其先生而不稱名。

在天寶年間,李泌看到天下的危機形勢,赴朝廷論當世時務,但為楊國忠所忌,於是他又潛遁名山。安史之亂發生後,太子唐肅宗即位於靈武,特地召見李泌。李泌陳述天下成敗之事,甚稱肅宗之意。但李泌固辭官職。李泌說:“陛下屈尊待臣,視如賓友,比宰相顯貴多了。”最後被授以散官,拜銀青光祿大夫,使掌樞務,凡四方表奏、將相遷除,皆得參與。李泌雖不是宰相但權逾宰相。李泌勸唐肅宗儉約示人,不念宿怨,選賢任能,收攬天下人心,終於收複長安洛陽。李泌見唐廷轉危為安,立即要辭歸山林。唐肅宗堅決不同意,說:“朕與先生同憂,應與先生同樂,奈何思去?”李泌說:“臣有五不可留,一是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寵臣太深;臣功太簡;跡亦太奇,所以不可複留。”後來終於說服唐肅宗,李泌隱歸衡山。

唐代宗時,時局艱難,藩鎮割據,又特召李泌出山,命他為相,李泌一再固辭,代宗隻好在宮中另築一書院,使李泌居住,軍國重事無不谘商,李泌又成了實際上的宰相。後來當時局好轉後,李泌又辭歸山林。

唐德宗時,又召見重用李泌。公元785年,陝虢都知兵馬使達奚抱暉鴆殺節度使張勸,想以木已成舟之策脅迫朝廷任其為節度使。唐德宗派李泌處理此事,並擬以神策軍護送。李泌協“陝城三麵懸絕,攻之未可以歲月下也,臣請單騎人之。”唐德宗說:“單騎如何可入?”李泌回答說:“陝城之人不貫逆貪,此特抱暉為惡耳。若以大兵臨之,彼堅壁定矣,臣今單騎報其近郊,彼舉大兵則非故,若遣小校來殺臣,未必更為臣用過。”於是,李泌單騎赴陝,行至陝州近郊,抱暉將佐不等抱暉之命就來迎接。李泌入城後並不問抱暉罪,但索簿書,治糧儲。有人告密,李泌概不接見,軍中鎮靜如常。然後,李泌召見抱暉說:“你擅殺朝使,罪不容誅,惟今天子以德懷人,我也不願執法相繩。你且帶著幣帛,虔祭前使,此後慎無入關,自擇安處,潛來接取家屬,我總可以保你無虞。”抱暉亡命而去,陝州遂為朝廷所有。李泌大智大勇,單騎下陝州,平定了內亂。後來李泌輔佐德宗發揮了重大作用。他調和君臣,使君臣不疑,天下無事。仗義救良將而不使株連無辜。主張聯諸國、抗吐蕃。又清汰冗官,分隸禁軍,調邊境戍卒,屯田係師。與蕃賈互市,鬻繒易牛;募邊人輸粟,救荒濟貧。其治國安邦之良策,均為唐廷采納。李泌在適當時機辭去了相職,隻任學士的散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