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保持沉默,是一種大智若愚的做人智慧 (1)(1 / 3)

沉默並不是簡單的指一味的不說話,而是一種沉著冷靜、成竹在胸的姿態,它的力量要遠遠大於譏諷和嘲笑。尤其在為人處世時,保持沉默者更會在神態上表現出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勢和感覺。沉默是一種處世的修養,一個有高深修養的智者,往往會像美玉一樣韜晦藏拙,輕易不散發光彩。

沉默是最有力量的武器

不懂得沉默的人,就不是一個成熟的人,也就永遠不能實踐重大的事情。有人曾說:“保持沉默要比疾言厲色說出真相好,否則,就會如同不好的的調味品敗壞了一道精美的菜肴。”喋喋不休,隻能給自己帶來傷害。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沉默是一種智慧,哲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深刻,文藝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心理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悟性。

山上的寺院裏住著兩個和尚,師兄博學多聞,師弟則生性魯鈍,而且瞎了一隻眼睛。

一天,有個僧人要來寺院參訪,師兄雲遊外出,師弟接待了他。沒想到,師弟在法戰中居然獲勝了。這是為什麼?原來,師兄臨走告訴他:“如果有人來法戰,你隻要不說話,就一定能獲勝!”於是,師弟便用此法與僧人鬥法。

一開始,僧人豎起一指,師弟則豎二指;僧人豎起三指,師弟嘖握緊拳頭。僧人無話可說,低頭認輸,滿臉都是敬佩的神色。師兄回來,師弟告知法戰之事:“一開始,他豎起一指,諷刺我隻有一隻眼睛,我豎起兩指,說他有兩隻眼睛,實在幸運;他竟然舉起三指,暗示們兩人加起來隻有三隻眼睛!”

師弟越說越氣:“我實在忍無可忍,舉起拳頭正要揍他,他卻莫名奇妙地說:“大師高明!”看他這樣說,我也不好為難他,隻好放他走了。”

師兄便去向那僧人討教。僧人說:“我豎一指,是說‘大覺世尊,人天無二’;他豎兩指,表示‘佛法二者,一體兩麵,是二而一’;我豎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寶,和合而往,缺一不可’;他捏起拳頭,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至此,我隻好認輸。”

師兄聽罷,不禁哈哈大笑……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是孤立的,都與這個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因為人的本性,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麵對形形色色的人,和其背後那錯綜複雜的關係,與其說是與一人鬥,不如說是與其背後的關係鬥。鬥爭就需要武器,武器大家都喜歡厲害的,威武的,氣派超酷的,就像打架鬥毆一樣,他拿把刀你就想拿把槍,他拿起槍你就想開個坦克。好大喜強幾乎是所有人的嗜好。然而事實上,這都不夠境界,真正厲害的人不是言語上的氣勢,不是武力上的狠毒,而是於無聲之處,以沉默殺人的智者。

愚蠢的人喜歡用嘴鬥爭,喜歡用自己過高的分貝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是恰恰相反,過高的聲音隻能證明其內心的軟弱,而聰明的人一言不發,卻威懾四方。你看,當一個執法者長時間沉默對視犯人時,犯人會把其所有的行為想幾遍,想會如何處理他。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遇到被別人指指點點的各種評論,有的人喜歡你,可能對你美言甜語,有的人也許因為嫉妒你的能力而對你妄加評論。麵對這些是是非非評論,你縱有千張嘴萬條舌,又怎能敵得過眾人“一傳十,十傳百”的流言蜚語?這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沉默勝過口若懸河的辯解!沉默,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世事有時就像一潭被攪渾的水,保持沉默就是等待是非沉澱的過程,否則,你會越攪越渾濁!麵對是非紛爭,你的言語要麼是揚湯止沸,要麼是火上澆油,而適當的沉默則會釜底抽薪!沉默是防衛的最好武器,所以,當武則天彌留之際,吩咐後人為她立無字之碑。是非功過,任人憑說!武則天用無字豐碑選擇了死後的沉默。然而,這無字豐碑,這死後沉默,卻讓千秋萬代更加敬佩她的偉大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