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益都大營準備著迎接元延最猛烈的攻擊時,玄機被特使帶走的新式武器已呈到了忽必烈麵前。
一番試驗之後,元延上下官員--尤其以元帥伯顏的麵色變得更為厲害。
益都李璮,私自製造新型武器,且密而不報,叛亂之意極為明顯,臣以為應速發大軍,剿滅李璮!張弘範出列上奏。
忽必烈微不可聞的點頭,目光落在沉吟不語的大元帥伯顏身上,聲音低沉:元帥。
伯顏出列:陛下,臣讚同張總管的提議,但是,臣卻有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不解決就派兵出剿李璮,臣以為,我大元軍隊勢必被拖在益都戰場。
阿裏不哥正在草原上虎視眈眈,所以我軍貴速不貴久。
忽必烈沉聲問道:元帥以為是哪三個問題?
第一,這批武器威力驚人--尤其在對付騎兵方麵,對我們十分不利。
在益都大營中,李璮究竟還有多少這樣的武器,如果讓他們大規模裝備後,我們又需要派多少的軍隊才能一次解決問題。
伯顏見忽必烈的目光有所變化,知道自己說得正合聖聽,於是接著說下去:第二,自開春以來,各行省大量軍備,臣已查過益都軍用物資儲備,發現益都行省的物資早已超過一個行省所需。
按書麵記錄來看,益都行省完全有打一場三年戰爭的準備。
李璮他完全可以憑借新式武器據險因守益都,那時,我們的軍隊將要麵臨兩線作戰的局麵,這對我們是不利的。
那第三呢?
據臣線報,李璮已經和南朝的大風堂達成軍事協議,如果益都有變,大風堂將盡全力支援益都。
陛下,大風堂是南朝一個新興的抗元組織。
他們中的骨幹成員為南朝前左相吳潛所創招賢館成員,在民間興起之後,迅速得到各界響應,勢力擴張極快。
據內線報告,大風堂已經訓練了一支精兵,人數在一萬八千人左右,戰鬥力與氣勢絲毫不亞於我軍。
所以臣最擔心我軍在益都作戰時,大風堂的這支精兵會與益都前後夾擊我軍。
而且,大風堂近來也頻頻派信使前往草原阿裏不哥處,臣猜想,益都一戰,將會引動天下之勢,所以不可不慎之!
那元帥的意思是什麼?蒙古與南朝打仗,勝多敗少,早已養成了蒙古人天下第一的觀念,聽聞伯顏三大難,忽必烈麵色極為不悅,出言也帶上了些許怒氣。
伯顏不急不緩道:陛下,益都是一定要打得,但要打得極時,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這就是臣的建議!
元帥,什麼叫最小的付出,怎麼才叫最大的回報?
對待益都,我們一方麵派出使者,安撫李璮,讓益都軍備鬆懈,另一方麵派出精幹探子,探明益都新式武裝庫存與糧草物資所在,然後派遣勇士潛入,一舉摧之。
對待南朝大風堂,我們可與南朝朝廷交涉,警告南朝,若不剿滅大風堂,那十萬蒙古精騎將過江幫南朝剿匪。
交涉的同時,調派長江沿省軍隊向長江岸邊集結,若有可能,還要進行佯攻,對南朝進行施壓。
對待阿裏不哥,我們駐守在草原上的部隊要大張旗鼓,夜晚調集軍隊潛伏出營,白日再打著旗號大舉入營;而各行省則白天大舉出城,晚上潛伏回城,造成我軍正不斷集結於草原戰線的假象,以迷惑阿裏不哥、李璮及大風堂,這樣,阿裏不哥不敢輕易挑釁我軍,李璮的軍備以將放鬆,大風堂更為自顧不暇,此為最小的付出。
那何為最大的回報呢?
李璮軍中的新型武器很適合草原戰場,聽聞這些武器都出自李璮軍中一名叫玄機的道士之手。
若是攻破益都,生擒玄機道士,我軍武力強再次大盛,以蒙古人的勇敢,加上這些強大的武器,那天下還有誰是我們大元朝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