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甩掉壓力,輕裝奔赴前程 (4)(3 / 3)

當李嘉誠從國外考察回來的前夕,他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銷售情況。最終,他發現塑膠繡球最暢銷,他立即買下好些繡球花作為樣品,帶回香港。回到香港後,李嘉誠不動聲色,隻是把幾個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召集到他的辦公室,把帶來的樣品展示給大家。眾人都為這樣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塑膠花拍案叫絕。

這時,李嘉誠宣布,長江廠將以塑膠花為主攻方向,並且表示,一定要使其成為本廠的拳頭產品,借助它便長江廠更上一層樓。李嘉誠將樣品交給他們研究,要求他們著眼於三處:一是配方調色,二是成型組合,三是款式品種。明察秋毫的李嘉誠知道,塑膠花的工藝並不複雜,因此,長江廠的塑膠花一旦麵市,其他塑膠廠勢必會在極短時間內跟著模仿。之後,其他廠家也會一擁而上,那時,長江廠的市場地位就難得穩定。所以,李嘉誠在經營策略上提出“人無我有,獨家推出”的方針,在極短的第一時間內,以適中的價位迅速搶占香港的所有塑膠花市場,一舉打出長江廠的旗號,掀起新的消費熱潮。賣得快,必產得多,“以銷促產”,比“居奇為貴”更符合商場的競爭原則,如此一來,即使效顰者風起雲湧,長江廠也已站穩了腳跟。長江廠的塑膠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費者的心中。

就這樣,李嘉誠在香港的市場競爭中洞識先機,快人一步研製出塑膠花新產品,填補了香港市場的空白。另外,由於李嘉誠執行不按物以稀為貴的一般道理賣高價,而是著眼於占領市場份額的經營策略,因而一舉成功,成為香港塑膠花的“生產大王”。

李嘉誠開始時的壓力不可謂不大,但有雄心成大事的人能頂住生活的壓力,經受生活的磨練,最終走向了成功。

甩掉壓力,輕裝前行

看問題的眼光不同,得到的結果肯定不同。有的人把壓力看做大山,這樣的人往往被生活壓垮,有的人把壓力看做浮雲,什麼難題都能輕鬆從眼前走過。曾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的蛛網爬去,牆壁太濕太滑,蜘蛛爬到一定高度就掉了下來。可是蜘蛛又接著往上爬,屢掉屢爬。第一個人看見了,長歎一聲,自言自語:“我這一生不正如這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萎靡。第二個人看見了,若有所思地說:“這隻蜘蛛真笨,怎麼不從旁邊幹燥的地方繞過去年.我以後可不能像這隻蜘蛛這麼笨。”於是,他慢慢變得聰明起來。第三個人看見了,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動。於是,創業失敗、欲尋短見的他變得積極起來,很快東山再起,重創偉業。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事情就像那三個人對待蜘蛛的這一舉動的看法一樣,其實,成功並不遙遠,失敗也不可怕,關鍵是看你對細微之事的感悟心態。看你能否頂住生活的壓力。

屈原當年被流放到江南,眼看楚國一天天衰落下去,自己卻無能為力,最後跳入汨羅江而死。如果屈原有良好的心態,不怕外界的壓力,再加上他在江南的修身養性,等到楚王的悔改之日,他的事業一定會東山再起呀!

張海迪想必是婦孺皆知了吧。她五歲時因為患上脊髓血管瘤而高位截癱。她因此沒能上學。但她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終於成為一位聞名的作家!

司馬遷在他快完成《史記》的時候,因皇上誤會他而將他打入天牢。他本來想自殺,但想到書很快就完成了,不想半途而廢。於是堅強地活了下來,堅持了幾年之後,書終於完成了。

如果不是張海迪和司馬遷有良好的心態,他們怎麼成功?後人怎麼能夠欣賞他們的佳作,學習他們的精神?

人生路途遙遠,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絕不能就此放棄,而是要想方設法甩掉壓力,輕裝奔赴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