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服從領導的安排(1)(1 / 2)

服從,員工必備的一種素質

在軍隊中,軍人職業必須以服從為第一要義,學不會服從,不養成服從觀念,就不能在軍隊中立足。同樣,在今天的企業裏麵,服從也是員工必須具備的一種觀念。沒有服從,企業就無法提高執行力。

服從是一種美德,職業人必須以服從為第一準則,沒有服從觀念,就不能在職場中立足。每一位員工都必須服從上司的安排,就如同每一個軍人都必須服從上司的指揮一樣。沒有服從理念的員工也不能成為真正優秀的員工,無法向自己的人生目標邁進。所以,要把服從作為核心理念來看待。老板就是老板,員工就是員工,服從是第一生產力。

什麼是服從?服從就是指受到他人或者規範的壓力,個體發生符合他人的或規範要求的行為。其實,對於服從,人們並不陌生,因為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幼兒時期服從父母,上學期間服從老師,參加工作後服從領導。

從服從的對象上,可以把服從分為對人的服從和對規範的服從。服從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對各組織和群體的協調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服從的特點有兩個,一是服從主體是權威的,無論他是怎樣形成的,他都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另一個是客觀必然性,作為客體,當主體命令下達以後,客體必須服從。

有一位老板,上世紀80年代創業,從商以前在大學做老師,可以說是新一代儒商。

聊起企業的管理問題,他有很多無奈:“我們公司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了,總人數800人,400人做銷售,一年做1個億的銷售收入,純利2000萬,在行業內排在前三名。就目前看,已經不錯了,但我著急!已經加入WTO了,我們要加快發展速度,否則國際巨頭進來,我們沒有好果子吃。看看行業,目前也是有很多機會,關鍵是這個機會能不能被我們抓住。”

“那不是好事嗎?企業中最怕老板沒思路,現在你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也準確地把握了大局,再加上過去成功的經驗,應該不會有問題吧。”

“是的,我的問題不大。關鍵是下麵的人跟不上,尤其是分公司的老總們。總部製定了策略、計劃,總是不能在分公司有效執行,總說總部的方案不好,叫他們自己出方案,又做不出來。剛開始,我以為是做計劃的方式有問題,後來采取了參考下麵計劃的民主做法,還是不行。整個公司的效率非常低,基本上所有分公司都是這樣。我又不好換人,都是和我打天下的,對企業有感情。再說換掉,對企業的影響也很大。”

“關鍵是已經養成了這樣的風氣。其實按道理說,公司製定了政策,分公司是執行單位。如果政策有問題,責任在總公司;如果執行有問題,責任才在分公司。”

“分公司認為,總公司不了解下麵的實際情況,他們不能盲目執行,否則會給公司造成損失。”

這就是沒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不知道誰是老板。企業又不是分公司老總的,既然總公司作出決策,風險就由你來承擔,而不是分公司。

要在企業中明確彼此的角色,首先明確誰是老板。

從下麵幾點我們可以看出服從的重要性。

主管罵手下“一張采購單,連交貨期都寫錯了”,手下的回答是:“不就是時間寫錯了嘛!”哪裏有認錯和有服從的影子?

班長命令“趴下”,難道你可以去說“我還沒看見炮彈在哪兒呢!”先服從,因為他是你的上司。你或許會說“是否服從,得看上司的命令是否正確、合理”。這表示你自認為你比你的上司要高明。

訓練場上一聲“立正”,你就立正;一聲“向後轉”,你就向後轉,這就是服從:第一時間按指令去做。

沒有服從或對服從打折的隊伍,是不可能有一個整齊的隊形的。缺少服從的隊伍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企業是一個有序的生產運作的隊伍,企業不允許有烏合之眾。

職業人應遵從這樣的組織原則:“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於組織。先服從,有意見和不同看法可以先保留。”

服從往往意味著犧牲和奉獻。既然要服從,往往就需要放棄個人的想法或自由,而一心一意地執行上級的命令和指示。因此,如果從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關係的角度來審視服從的話,服從實際上是利益得失的問題。一個人若能以集體利益為重,會不自覺地服從上級的命令指示。而如果在服從命令方麵打折扣,即使勉強服從,也是消極應付。

而如果不服從,能否保證任務的完成?答案是不能。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隻有具有服從品質的人,才會在接受命令之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完成任務;即使完成不了也能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找各種借口來推脫責任。

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連服從都做不到,怎麼能具有很強的責任感、紀律觀念和自律意識?又怎麼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之間的衝突?不服從,就代表他不接受領導交給他的任務,或是僅僅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去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