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1 / 1)

【出典】

毛滂《惜分飛》。

【原作】

淚濕闌幹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斷雨殘雲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作者簡介】

毛滂(1064~約1124),北宋詞人、詩人。字澤民,號東堂。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哲宗元祐間為杭州法曹,蘇軾曾加薦舉。官至祠部員外郎,知秀州,一生仕途失意。其詞受蘇軾、柳永影響,別樹清圓明潤一格。無穠豔詞語,自然深摯、秀雅飄逸。對陳與義、朱敦儒乃至薑白石、張炎等人的創作都有影響。有《東堂集》,存詞200餘首。

【故事】

宋哲宗元祐初年(1086),蘇軾鎮守杭州時,毛滂擔任法曹參軍的職務,蘇軾將他與平常人一般看待。毛滂與官妓瓊芳相戀,法曹參軍的任期已滿,他不得不辭別杭州,於是寫了一首《惜分飛》詞贈送給瓊芳。“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便是這首詞中的名句。

蘇軾有一天宴請客人,聽到歌妓唱《惜分飛》這首詞,問是誰寫的,歌妓回答說是毛滂。蘇軾歎息地說:“杭州僚屬中有詞人而我竟不知道,這真是我的罪過啊!”於是,他立即裁紙寫信把毛滂追回,熱情地招待了好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