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窮人要重知識
在商品經濟時代,不勞而獲不僅是不光榮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一個人之所以有權獲得收入,是因為他為社會作出了貢獻,社會才給了他回報。
在商品自由交換的市場經濟裏,個人收入的水平雖然會隨整個社會經濟的增長而提高,但有的人提得快,有的人提得慢,提得慢的就成了窮人。
窮人之所以是窮人,原因很多。為什麼有的人窮,有的人卻相對富一些呢?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差別不是高矮胖瘦,也不是單眼皮和雙眼皮的問題,而是知識、性格和思想。性格和思想的成因比較複雜,也不是說變就變得了的,知識卻可以通過學習得到。
知識的作用不僅僅是充實人生,知識直接是實用的,可以提高生產力。有知識的人和沒知識的人,能做的事情不一樣,做出來的結果也不同,生產能力不同,創造的價值不同,得到的收益當然不同。
一個人生產能力越強,工資就應該越高,這合情合理。而個人生產能力的高低,首先取決於他人力資本的存量,諸如受教育程度、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等等。
所以窮人更要看重知識,更要相信知識就是力量的信條,因為富人已經富在前麵了,窮人隻有奮力追趕,才有可能縮小差距。
91、窮人要重契約
富人把契約看得比命還重要,他要按規則辦事,稱兄道弟,少來!他必須和人保持距離,不溫不火,不遠不近。
窮人則不同,窮人喜歡稱兄道弟,一方麵體現彼此的平等,一方麵編織合作的紐帶。他們往往認為,合作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的,所以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想到的是融洽關係。
其實窮人想錯了,任何一種合作,利益才是第一位的。當然窮人喜歡稱兄道弟,很多時候也是出於一種小小的狡猾,想把感情當作一種黏合劑,來彌補彼此的裂縫。人與人天生不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以說裂縫是在所難免的。一種合作靠什麼來凝聚呢?利益的一致,感情的融洽,契約的約束。
很多窮人心目中缺乏契約意識,讓他正正規規立個字據,他也覺得難為情,怕人說他不親熱。親熱比利益更重要嗎?肯定不,一旦有了分歧,因為無據可查,往往鬧得撕破臉皮,豈止是不親熱,打得頭破血流也有可能。
事前含糊不清,事後武力解決,都是感情用事的表現。過份依賴感情,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理性的重要,或者說沒有實際的理性的辦法。現代社會已經是一個廣泛合作的經濟社會,如何合作,如何履約,窮人更需要加強訓練。
92、窮人要成家立業
結婚在理財方麵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產生規模效應,兩個人共同負擔生活開支,更節約。
但更重要的不是這個,而是結婚使人有了更多的動力。有了家庭,就要養家糊口,要撫養下一代,這就有了責任感,不能再當月光族了,掙多少花多少,而且還要拚命多掙,多積蓄,為將來考慮,這就有了長遠的計劃和切實的行動,比起單身者,結婚的人更能積累財富。
古話說“家和萬事興”,就是這個道理。家和才能同心協力,家和才有責任心,也才有更足的動力和更多的辦法。
從這個角度說,窮人更要結婚。一是節約開支,這一點對富人來說不是理由,對窮人來說至關重要。二是增加責任感。無恒產者無恒心,結婚對於防止破罐子破摔是有一定作用的。三是,在精神上,婚姻使人有了愉悅,有了安全感,有了價值感,這些對於財富很少,在社會上不被重視的窮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安慰。這種安慰,有利於保持良好心態,以更飽滿的鬥誌去掙錢。
93、窮人要學候鳥
大自然中,當嚴酷的冬季來臨,有的動物吃飽喝足,長一身脂肪,躲進洞穴,不聲不響地睡一個冬天,就把最困難的時候熬過去了。而另一些動物卻成群結隊,遠走高飛,到另一個更適宜生存的地方過冬。
這是兩種不同的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時間能改變一切;後者卻堅守自我,以空間的變化來達到目的。
如果一個人一生能夠堅守,相信也會有所成就,在某個領域成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遷徙,或許有更多的機會,人生會有更多的風景。不能說哪種方式更好,兩種人都各有所獲。但現代社會的開放性,使每個人都麵臨更多的機會,如果你沒有去嚐試過,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潛能,不知道是否會有更好的前途。從這種角度看,候鳥式生存有更積極的意義。
樹挪死,人挪活,窮人往往過多死守,錯失了很多發展的機會。但是這不能全怪窮人,對一個大山裏的農民來說,要讓他走出大山,其難度確實不是山外的人所能理解的。
候鳥都是那種精壯的鳥,候鳥式生存對人的素質也有更高的要求。要保證長途跋涉,必須得有充足的耐力和體力,還要明辯方向,要有足夠的機敏,躲避沿途的風險。候鳥是不能貪圖享受的,一旦上路,每天都得去尋找食物,每天都得在陌生的地方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