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音樂!我先前彈奏的,是帝樂!可惜沒有舞者起舞,一大憾事也……”
根據琴師講:在舜帝時期,是有男女舞者伴舞的。不僅僅是女舞者,那個時候是男女混舞的。
純粹變成女舞,直到現在的女閭舞,都是近代才開始的。現在!不僅變成了女舞,還變成了豔1舞!
說起這些,琴師非常地氣憤:真是!糟蹋了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了。
更是讓人氣憤地是:隨著伴舞內容的改變,韶樂的韻律也變了。可以說!變得麵目全非。
正是因為如此!當年的《韶樂》不見了。
韶樂的失傳,是因為時代的變遷。
而他彈奏的韶樂,不僅僅是從古譜上延續下來的,也是他對韶樂的一種理解。到了後來!他想起如今的禮崩樂壞,不由地心情大壞。所以!彈奏出來的音律就變成了哀號。
“……所以!要想彈奏出韶樂的味道,你就必須有那種和諧社會的生活體驗,和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琴師解釋道。
沒有那種生活體驗,你是彈奏不出舜樂的韻律的!
孔子剛才彈奏的,有那麼一點韶樂的韻律!但是!不完全相同。
琴師把孔子叫到一邊來,他自己坐了上去。然後!他彈琴,讓孔子伴唱!他根據孔子剛才的韻律,重複著彈了起來。
孔子也很配合,吟唱了起來。
果然!琴是一樣地琴,調是一樣地調,可到了琴師的手上,音律就變了。韻律還是那個音律,就是音韻變了。
彈奏結束,琴師非常滿意。
說道:“韶樂的特點就在這裏!它有它固定的模式!比如說!它的鏘音是很沉穩地,回音悠遠有力。”
說著!他彈試了一下。又解釋道:“你能聽出其中的不同了麼?它的回音,是不是悠遠而有力?”
“鏘!……”
孔子仔細地聽了聽,點了點頭,表示他聽懂了。
“隻有心靜沉穩,沒有生活憂愁的人,才能彈奏出韶樂的韻律!一個心情浮躁的人,是彈不出這種韻律的。心情浮躁的人,他們的音律節奏是很快的!音律節奏快,並不完全代表心情激動、興奮。兩者之者是有區別的。
心情浮躁的人彈奏出來的音律,其中是有雜音的。是雜音,而不是回音、餘音。而心情激動的人彈奏出來的音律,是快速而簡潔的……”
琴師說著,彈奏了兩支曲子。一支是心情浮躁人彈奏出來的曲子,一支是心情激動時彈奏出來的曲子。在兩支曲子的對比下,不懂音樂的人都能聽出來。
用現代語言來形容,心情浮躁的人彈奏出來的曲子,就跟半夜聽到遠處有人吵架的聲音。隻有聲音,沒有內容。而心情激動者彈奏的曲子,截然不同,能夠給人一種激動加心跳的感覺。
而琴師所說的韶樂,是人民安康的心聲。
韶樂中的舜帝宮廷之樂,可以想象,那是一種怎樣地境界了?舜帝高高坐在宮殿之上,無所事事,聽著韶樂享樂。下麵的大臣,也一樣無所事事,享受著韶樂那震懾人心的魅力。
國泰民安,舜帝和大臣們都失業了,用韶樂來打發時光,那是一種何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