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師彈奏了一曲,憤然而起,作勢把琴摔了。但是!他並沒有摔。畢竟!這台琴是他的心愛之物。
“不要!琴師!”孔子見狀,以為琴師要摔琴,著急地驚叫道。
琴師這才回過頭來,朝著眾人看了一眼。最後!眼睛定格在孔子身上。
麵前的這個大個子,他不認識。
“你?”琴師驚愕道:“你是何人?”
“魯人孔丘!”
“孔丘?”
“魯人孔丘!路經此地,聞先生彈琴,前而往之!先生彈奏的這是何曲?同樣地曲子,為何感覺不同?”孔子趕緊拱手施禮,問道。
“魯人孔丘?莫非孔子?”
“不敢當!孔丘愧為孔子!”孔子承認道。
“請!先生請!原來先生是孔子!”琴師興奮地說道。
“琴師何以知道孔丘其名?”孔子頓時不解,問道。
“孔子?原來他是孔子?”
“他?是魯國的孔子?”
“原來他是孔子?”
“啊!”
聽琴的人得知,麵前這個人就是傳說中的孔子,一個個不由地驚歎起來。
“我?我?我孔丘何以如此?各位都知道我孔丘之名?”孔子見狀,側身退讓到一邊,一臉地緊張和不解。
“哈哈哈!”其中一人笑道:“魯國孔子之名,齊人皆知!”
“齊人皆之?”
“對齊人皆知!”琴師笑道:“魯國孔子!懂禮也!”
“懂禮?”
“齊公去過魯國,得魯國禮遇,回來大讚‘魯禮’。這個魯禮,是由誰來主持?孔丘也!先生也!”琴師一改常態,變得活絡起來。
“琴師?”孔子認真地問道:“琴師所奏何曲?為何孔丘沒有聽出來?”
孔子沒有就“周禮”的事說下去,趕緊轉移話題,問道。
他也沒有想到,自己在齊國還有這麼大地名氣。
“韶樂!”
“韶樂?”孔子一聽,當場就楞住了。
韶樂!是傳說中的上古樂曲,已經失傳了。就連東周洛邑的萇弘,都不會彈奏。怎麼?齊國還有人會彈奏?
韶樂,史稱舜樂,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宮廷音樂,起源於5000多年前,為上古舜帝之樂,是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的綜合古典藝術。
《竹書紀年》載:“有虞氏舜作《大韶》之樂”。《呂氏春秋?古樂篇》同載:“帝舜乃命質修《九韶》、《六列》、《六英》以明帝德。”由此可知,《韶》主要是用以歌頌示範為帝的德行。
此後,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為國家大典用樂。周武王定天下,封賞功臣,薑太公以首功封營丘建齊國,《韶》傳入齊。
《韶》入齊後,適應當地民情民風習慣,吸收當地藝術營養,從而更增強了表現力,更貼近東夷傳統樂舞,展現出新的風貌。
“先生也懂音律?”琴師問道。
孔子應道:“愛好而已!不是精通!聞琴師之樂,慕名而來。”
“走走走!回家一敘!高某得遇知音也!”
高某!即高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