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怎麼這麼理解了呢?先生難道是這麼教導你的?”
“那?先生教導我們的無為而治?我們當如何治?”孔子反問道。
“先生說!不去追逐多餘的東東,不去追逐名利等等……”
“怎麼可能呢?我是無法做到!我們不去追逐多餘的東東,我們怎麼在這個亂世中生存下去呢?……”
方基石打斷道:“你又理解偏頗了!先生教導我們,不去追逐多餘的東東,不是代表不去勞動,不去追求!先生的意思是!適可而止!並不是叫你今天隻勞動掙今天的飯,明天再去勞動掙明天的飯。不是這個意思!
先生的意思是!我們能掙多少還是要去掙的!我們一次可以掙很多很多,又沒有人跟我們搶,我們為何不去多掙一些呢?你不要教條地理解!
比如說!我們在樹木裏發現一棵野果樹,上麵掛滿了果子。我們不能教條地理解不去追逐多餘的東東,摘一頓吃就夠了,明天要吃明天再來。如果這樣理解,你就是教條了!是不是?明天去了,果樹上的果子可能被野獸或者是敵人給摘去了。或者!明天我們不在這個地方了。
再比如說!冬天不能幹活,秋天你不屯積一些糧食你冬天就等著餓死啊?是不是?
還有!你春天、夏天不耕種,你秋天哪裏來的糧食儲存?是不是?所以!你不要教條地理解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和順其自然!以及老子所說的不追逐名利,你不要教條理解。
老子先生說的,不追逐名利,不是叫我們不去做事,不去奉獻!老子先生說!奉獻!是需要的!隻有無私,才能自私!先生說:天地之所以長且久,是因為不自私。因為無私,故能成其私……”
“停停!”孔子打斷道:“我們說到哪裏了?我們怎麼就‘坐而論道’了呢?”
“我們說到哪裏了?我們說到你是個禍害了!你不是聖人!你是禍害!你?”方基石氣憤地說道。
“我?”
“你!”
“我?”
“你!”方基石瞪著眼睛好像跟孔子吵架似的,說道:“先生教導我們站在人、人性的角度來拯救社會!而你!一定要教條!站在管理社會的角度來治理社會!你是什麼意思?我跟你辯論,你還說我沒有社會責任心,是不是?……”
“那是老子先生說的!我說他沒有社會責任心!”
“你這樣說先生的?你?”
“我?”
“先生的道學是從人、人性的角度來談的。社會!國家!都是由個體的人組合而成的,不解決人、人性的根本問題!你就無法管理、治理好社會!
而你!就死磕在這個上麵了。一定要站在管理社會的角度上,一定要‘克1己1複1禮’,苦了自己不算,還要帶領你的追隨者一起去受苦!你?你不是禍害呢?你?”
“我?我願意!我招誰惹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