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門前又傳來馬車“吱吱呀呀”地滾動聲和馬蹄的“噠噠噠”聲。
大家都識趣地轉身過來,朝著那邊看去。
季平子見來的不是什麼大人物,就沒有走下台階,而是站在原地,朝著來人看著,麵帶微笑。
就那麼回事!方基石來了他下了台階去迎接,就差沒有跪拜了。其他人來了,就要看是什麼人了。一般人來了,也就笑著招呼而已。等到他認為要迎接的重要人物都來了,他就不再站在門口當“迎賓”,就那麼回事。
今天!說真的,就是看在方基石的麵子上,他才站在門口當迎賓的。往年!很少到門口來迎賓的。隻有適當的時候,才出來一下,把要迎接的貴客迎進去後,就再也不出來了。
陽虎見來人並不重要,就趕緊招呼著方基石等人先進院子,去宴請大廳。這麼多人堵在門口,是不合適的。作為季氏家臣,陽虎對於這方麵的人情世故還是精通的。
“請!請!請!”陽虎彎了一下腰,跟個店小二似的,朝著方基石等人招呼道。然後!拉著方基石的手,往裏麵走。
盛情難卻,方基石隻得跟隨著陽虎一起進入季府。
也好!隻要陽虎不再門口,有季平子在,少年孔子來了就有可能不被拒之門外。
跟隨而來的護衛,都被攔在一邊去了。大門正門這邊的通道,是先由方基石他們這一等級的人通行的,其他人,都要等到他們走後才能進入季府。或者!走側門進去。比如說馬車什麼地,都由另外一個門進入。作為主子的隨從,跟過來了都是有飯吃的,主人家一樣招待,隻是不在一個地方。
方基石等人進入季府後,季府大門這邊人數少了許多。除了施食那邊外,沒有多少人。
施食那邊,窮苦人排著長隊,等待著施舍。
因為這樣地施舍年年都有,所以!人多,有專門的場地安排這些人。
把這些前來乞食的人安排在季府大門的一側,是有用意的。並不是在丟季府的麵子,相反!顯示季府的仁愛之心。
其實!說白了!就是做樣子給前來吃飯的賓客看的。
要是在平時的時候,有這麼多“叫花子”堵在門口,護衛不用鞭子抽你才怪?
就在這個時候,季府門前廣場上出現一個瘦高個子少年。
瘦高個子少年見季平子轉身要走,腳步加快了起來,攆了上去。
“季大夫!請留步!孔丘拜見季大夫!”
這個瘦高個子少年不是別人,正是少年孔子。
少年孔子見季平子要進府,快速上前,招呼道。
季平子聽到有人叫他,就懷疑地停住腳步。心想:誰來了?沒有坐馬車來,沒有聽到馬車聲啊?
在這種場合下,有幾個人不坐馬車來呢?
坐馬車是一種身份、麵子的象征,就跟現代社會的人開私家車一樣,也是一種麵子,並不在乎路遠不遠?
見是一個還沒有束發加冠的少年,季平子楞了一下。仔細一看,這人怎麼這麼像家臣陽虎?
“嗬嗬嗬!請!”季平子點了一下頭,作出一個請字,招呼著。
少年孔子施了一個正規禮,然後!隨著季平子進入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