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六月初一,一大早,湖邊就停著很多很多竹筏,人也越來越多,都是要去‘亡人廟’的。
陳美帶著我穿上了金黃色的救身衣,坐在了竹筏上的竹椅上。竹筏很長,共有四排竹椅,每排都可坐兩人,我和陳美就坐在第一排。
曾幾何時,有一些人茶飯不思,朝思暮想著大都市裏的車水馬龍、燈火霓虹,渴望宅於城中。而如今,時過境遷,人們又想回歸大自然了。遠離塵囂的地方,每日迎曉風、送夕陽、賞夜月,怡然自得,無憂無慮。水木清華的屏州湖畔就是這麼塊樂土。或許是種緣份,從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包城,最後終於來到這個向往已久的美麗的城市。旭日東升,還是夕陽西下,每當我看到湖屏州湖麵上徐徐而來的清風輕拂著我,如畫的屏湖島和如煙的楊柳映入我的眼簾,山中清脆悅耳的鳥鳴聲不絕於耳,我便恍恍惚惚地覺得自己已經完全融入了這湖光山色之中。
隻見遠處煙霧渺渺,想必是‘亡人廟’已到。我下了竹筏,驚歎到:“好大的廟宇呀。”朱紅的外牆裏高大的殿堂,錯落有序,威氣無比。
今天是六月初一,‘亡人祭’的第一天,人特別多。可‘亡人廟’還是很有秩序,前來參加‘亡人祭’的人很自覺得已按照祭拜之人的性別分別在‘陰人廟’和‘陽人廟’排好隊,廟前的和尚正給來客們登記著。
我又與那個老婆婆不期而遇了,可她今天好象特別憂鬱,看到了我好象又想到了她認識的一個人。
我問老婆婆:“老婆婆你祭拜的是什麼人呀?”其實我問這話,也是無心,不知會勾起她的無限悲痛。
“我祭拜我的女兒,一場大火,我的女兒從此就與我陰陽分離。”老婆婆又想起了往事,眼睛已濕潤。
我深知已觸及老婆婆的痛處,連忙說:“老婆婆,真對不起,我真不知道會是這樣子。”
“沒關係,小姑娘,這麼多年,我一個老太婆孤苦無依都習慣了。”老婆婆說完就朝著‘陽人廟’的方向走去。可沒走幾步又回頭望了望我,搖搖頭說:“象,太象了。”說完又走了,沒有再回頭。
原來這個老婆婆死了女兒,白發人送黑發了,世上最悲慘的事莫過於此。對於老婆婆孤苦無依我心中起了無比憐憫之心,她說我象她認識的一個人,究竟是何人呢?我非常好奇,如果還能遇見這個老婆婆,我要問問她。
陳美在一旁拉了拉我說:“我們走吧!”
“我們,不能進廟看嗎?”我對‘亡人祭’很是好奇,被陳美這麼一拉,有些失望,反問。
“沒有祭拜何人是不能到廟裏的,這是‘亡人祭’的規定。”陳美與我解釋。
“那‘亡人祭’到底有些什麼祭拜活動呢?”其實在我心裏,好想好想祭拜一下我的媽媽,可我又不願意接受媽媽已死。突然,又覺得怎麼這麼巧,我的媽媽與那個老婆婆的女兒同樣都是在大火中遇難的呀。世上有這麼巧的事嗎?
陳美拉著我一邊說著‘亡人祭’的祭拜過程,一邊陪我走在‘亡人廟’裏,雖然我們不能進‘陰人廟’與‘陽人廟’的十二殿中,可參觀外麵的景色還是允許的。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