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 子(1 / 1)

年號,曆來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它發端於中華,始創於漢武。

大唐王朝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已是四易年號!——這意味著什麼?

高宗李治,大唐的第三位皇帝,去世當日朝廷宣布改元“弘道”。不久,他的第七個兒子李哲登基,改元“嗣聖”。可是李哲當了皇帝不到兩個月,就被他的母親、當朝太後武氏,和他父親托孤留給他首輔大臣裴炎,率禦林軍拽下了皇位流放出去。爾後,高宗的第八個兒子李旦登基為帝,宣布改元“文明”。

這時,實際已經執掌大唐中樞權柄近三十年之久的皇太後武氏,開始正式垂簾聽政。新君李旦反而被幽於別殿不得上朝。

這一年的八月中秋前後,南方有妖星(哈雷彗星)現世。以祈穰避災為名,太後武氏頒《改元光宅赦文》,大唐年號再度更易為“光宅”。與此同時,她改易旗幟與官員袍色,更換官名與中樞機構名稱,追朔武家先祖為王並立自家武氏宗廟,朝堂中樞由宰相而下大幅撤換官員……

大唐立國已逾六十載,朝局從未像現在這般動蕩。貞觀盛世、永徽之治仿佛已是過眼雲煙,朝政時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太後武氏的凡此種種舉措,仿佛在向世人昭示——中華曆史上唯一的女皇、被後世稱為“武則天”那位鳳體天子,已是呼之欲出……

華夏的百姓,曆來最是容易滿足。隻要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誰做皇帝對他們來說仿佛並不是特別重要。比如說千裏之外的揚州,仍舊是以往那般的恬靜與安寧。她就如同一名優雅又脫塵的仙子,悠悠然側臥在長江與運河之交畔,明眸善睞巧笑倩兮,一如既往的向天下展示著她的雍容與華貴。

時下正有“揚一益二”之說。揚州的富裕、華麗、奢侈與優美,冠絕天下。它是大唐的江南糧倉,賦稅之源。

“倚天欄檻極空明,吳楚風煙畫不成。漱罷寒泉無一語,竹輿歸去有鍾聲”——揚州的美景譽滿天下,加之盛傳的“煙花”香豔之名,使之成為方今文人騷客心中向往的享樂聖地。

她意味著財富,香豔,奢侈,紙醉金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