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汴京街頭(1 / 3)

北宋哲宗時期,元符元年七月下旬的一天,汴京城南大街。

街道兩邊熱鬧非凡,酒樓、茶館、客棧、青樓,以及布店染坊、糧店油坊、打鐵的、賣豆腐的、賣花的、賣水果的等等,形形色色的大商小販塞滿了大街小巷,這裏沒有你買不到的,隻有你想不到的。沿街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人聲鼎沸,抬望眼,景色繁華,人物風流,好一片盛世風光。

正值中午時分,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我們雇來的馬車夾雜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車流中,由城南向城北慢慢行去。由於車速太過緩慢,我坐在馬車邊上有些不耐煩了:“這個年代也塞車?算了,我還是下去走吧。”說完就跳了下去。

“虎子,虎子,你別走遠了,跟著點兒!”舅舅李固掀開馬車的布簾,探出身子對那我招呼道。

聽見舅舅的招呼,我轉身揚聲笑道:“知道了舅舅,你放心,我不會走遠的。”

舅舅李固似乎有些不放心,出了車廂坐在了我剛才坐著的位置,遠遠的照看著我。坐在左手旁的老車夫笑道:“少年人愛熱鬧,李大爺你就任他去吧,不會出什麼事的!”

我沿著大街緩步而行,不住的東張西望。“好——”,前麵的街邊圍了一群人,人群發出了一陣喝彩聲。見有熱鬧看,我快走幾步擠進了人群。

原來是一群十五六歲大小的少年正在踢一個碗口大的皮球,前墊後踢、側翻掃踢、淩空倒踢......各種姿勢是層出不窮,硬生生把一個小球踢出了萬種風采。

這難道是蹴鞠?以前隻是聽說過,還沒見到過,我不由得有些興奮。見那群少年把小小的一個球踢得花團錦簇,我忍不住大聲讚道:“踢得好!”喝彩的人很多,我的聲音很快便被淹沒。

“好——”,正在此時,街上離這群蹴鞠少年不遠的地方傳來了更大的叫好聲。人都是喜歡看熱鬧的,見那邊有了新花樣,觀看蹴鞠的人便都趕了過去。

蹴鞠的少年見人群都散了,就沒有了賣弄的興致。“去瞧瞧!”球踢得最好的那位少年一揮手,領著幾個同伴朝著熱鬧的地方行去。

見他們散了,我也沒了興致,回到馬車旁跟舅舅招呼幾句繼續朝北門慢慢走去,還沒走上幾步,便見到前邊熱鬧處一陣雞飛狗跳的,人群全都遠遠散開了。先前那幾個蹴鞠的少年正圍著一個中年漢子廝打,地上散落著一些刀槍棍棒。瞧這情形,那中年漢子看來是個賣藝的,不知道怎麼就惹惱了剛才蹴鞠的少年們。中年人在地上連滾帶爬,抱頭鼠竄,一邊跑一邊口中求饒。那領頭的蹴鞠少年神情倨傲,站在一邊並沒動手,隻是不住冷笑。

打架?我來了興趣,跑上前看起了熱鬧。

“作孽喲~,這外鄉人要吃大苦了。”街邊一個圍觀的老漢一邊搖頭一邊歎息。

一個身高八尺、濃眉大眼、身著武人打扮的壯漢正巧路過,聞言扯著那正搖頭的老漢問道:“大爺,這群人什麼來頭,為什麼打人?”壯漢說話的聲音極其洪亮。

老漢見有人搭腔,扯著嗓子道:“什麼來頭,屁的來頭,一群潑皮無賴,領頭的叫高俅,是汴京城一號街霸,耍槍弄棍,吟詩作畫,什麼都幹,卻都他娘的半瓶子醋,隻有一樣,球踢的好。”

那壯漢聞言冷笑道:“我當是什麼來頭,竟敢當街打人。哼!”那壯漢說完,把長袍的下擺往腰裏一係,走上前喝道:“住手!”

聽見高俅兩字,我覺得好生的熟悉,這麼個性的名字,也沒多少人取,隨即我的腦海中一閃,大宋朝高俅?想及此,我的嘴巴頓時張的老大,驚訝萬分,我靠,不會吧,這領頭的蹴鞠少年就是高俅?就是後來當了開府儀同三司的高太尉?會是他嗎?我經過最初的驚訝,又開始有些懷疑起來,有這麼巧?

“喲~,喲喲,你是哪根蔥,跑這裏來充大蒜?”一位正打人的少年停下手,歪頭斜眼的看著跳進場的大漢吆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