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升起來了,多麼明亮,多麼燦爛,多麼輝煌。
過了一個寒冬,又是一個暑夏,紹輝、安瑤、玉萍、炳傑四人,又來到洹水公園,來到“臨川汲古”的湖邊打拳了。依然是夏日的清晨,依然是夏日的太陽,那空氣多麼清涼、舒適,讓人爽快極了。湛藍湛藍的天空中,白雲朵朵;公園裏,鬱鬱蔥蔥的樹木花草間,湖泊閃閃發光。紹輝、安瑤、玉萍、炳傑四人坐在小山頂上,麵向朝陽在練功。他們的樣子,好象在向天空、大地,好象在向整個宇宙頂禮膜拜,一幅莊嚴肅穆的景象。
他們的腳下,是一片古老的土地。這裏是甲骨文和易經的故鄉、世界文化遺產殷墟的所在地。遠在三千多年前的夏、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在這片土地上打拳。《詩經 小雅》“巧言”中的詩句“無拳無勇”,說明了那時人們就提倡“有拳有勇”,崇尚武功。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我國第一位文武雙全的女將軍,曾率領一萬三千多人的軍隊去攻打前來侵略的鬼方,大勝而歸,功勳卓著。戰國時期西門豹在這裏治鄴,商鞅在這裏變法;秦未項羽、章邯在這裏交兵;三國時曹操在這裏演練水軍,準備伐吳,一統天下;唐代公孫大娘在這裏舞劍……,在風起雲湧的曆史長河裏,這快土地上刀光劍影、血流如注,孕育了中華武術。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浩翰無比,太極拳隻是中華武術中的一種。了解和掌握太極拳傳統套路的攻防含義,掌握其內功修練的拳理拳法,才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否則,太極拳就成了隨意性的肢體運動,不能稱之為太極拳了。現在,他們這些年輕一代,正沉浸在拳林藝海之中,去繼承、鑽研、探索、苦練,將中華武術發揚廣大,傳承萬世。有了他們這些年輕人,中華武術在世界武壇上揚威立足,威震天下,不是難事。
中華武術的傳承和發展,應該有係統的理論教學和正規的培養、訓練規劃,就象乒乓球、足球、遊泳、跳水,田徑等體育項目那樣,也從小抓起。中國古代的武舉考試(要比武)和擂台賽,保證了中國武術在漫長的曆史社會中的存在,民國後這些製度沒有了,真正的武術高手也成了鳳毛麟角、稀世罕見了。現在,實戰的武術訓練和竟技形式,在國外極其普遍,西方的拳術、泰國的泰拳,韓國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和忍術等,這些武術之所以能擠身世界武林,也是它們從小培養,在實戰中訓練,摔打的結果。所以,我國也應當建立起“武林風”那種類型的實戰賽事,使中國傳統武術在實戰中磨練、成長。內家拳記載的許多高師,郭雲深,陳發科,楊露禪、董海川、王薌齋等等,他們與人交手時能沾手即發,將人發出數丈開外,無不是自小習拳,一生在撕殺拚鬥之中經曆千百次的實戰考驗,才練成中華神功。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鑒泉、心意六合門宗師胡耀貞、心意混元太極拳(簡稱混元太極拳)宗師馮誌強等,也是將自己終生練拳的真知灼見,貫徹到功法和拳法之中,奉獻於世,造福人類。我們應當采用有效的措施,將之繼承。當今的武林拳壇,這樣的高手很少見了,即使他們的傳人,雖然仍然在海內外傳拳,但修習到過去那些大師、宗師級功夫的人並不多,就是這樣,也已使中華武術揚名於世,譽滿全球了。
啊,太極,闡明宇宙形成,萬物化生之理的古老學說。《易經》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者,陰陽構成也;四象者,東西南北也,謂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八卦者,“世間萬物也”。男男女女之於陰陽,不就是萬物的主宰嗎。太極拳是陰陽之拳,隻有寬厚大度、道法自然,才能天人合一、清心入靜,才能進入太極的最高境界。太極拳為武術;武,“止”、“戈”也,男男女女在打拳的過程中,經過太極套路的充實,經過太極推手的磨練,陰陽調和,情感交融,各歸其位,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