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李嘉誠談做人(1)(1 / 3)

未學經商,先學做人。

這是李嘉誠經常說的一句話。

一般人看來,優勝劣汰,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天經地義的自然法則。要擊敗對手,就可以不擇手段;要追求個人利益,就沒有資格談道德、談仁慈、談友誼。高明的處世者卻可以魚與熊掌兼而得之。因為,他們知道德是為人處事的基礎,德高才能望眾,望眾才能生財。

如果眼睛僅僅盯在個人利益上,而不懂加強自己的德行修養,可以肯定地說,個人的利益最終也無法實現。

我生平最高興的,就是我答應幫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們要求的做得更好,當完成這些信諾時,那種興奮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

成功者都是主動出擊的,被動不會有收獲,這正是所謂錄的“禮尚往來”,你幫助了別人,別人自然會在適當的時候回報你。

也就是你隻要尊重別人,為別人著想的人,自然能與人相處融洽。然而,一個成功的人,也許會有許多相識,卻隻會有少數朋友。

有人說過:“所謂朋友是了解你和愛你的人。”當你快樂時,他們真正為你快樂;當你遭遇困難時,他始終不離棄你。

我們在生活中不時會受到打擊,這時,惟一使我們能活下去的,便是知道有人關心我們。

友誼不是自動來的,它是我們把自己給予所愛的人的結果。沒有比這種投資報酬率更大的投資。同樣地,你努力追求到的名與利,若沒有人跟你分享,便是毫無價值的,因此建立自尊,要從培養友誼著手。

要令別人對你信任,不隻是商人,一個國家亦是無信不立。

對子女的教育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為人和心中的想法。

李嘉誠坦言:“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有時會談論生意,約三分之一談生意,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

“我經常教導他們,對人要守信用,對朋友要有義氣,今日而言,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義’字,實在是終身用得著的。”

如果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出承諾,一經承諾之後,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

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必須有智、有識,當你懂得一門技藝,並引以為榮,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達到深如海的境界,我隻知道別人走快我們幾十年,我們現在才起步追,有很多東西要學習。

一個人必須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遠誌向。同時要抑製急躁的脾氣、暴躁的性格,做事要戒急躁。人一急躁則必會心浮,心浮就無法深入到事物的內部中去仔細研究和探討事物發展的規律,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氣躁心浮,辦事不穩,差錯自然會多。

天下成大事業者,無不是專一而行,專心而攻,博大自然不錯,精深才能成事。隻有精深,才能在某一個領域中成為專門人才,其前提是必須克服浮躁的毛病。無論辦什麼事都不可能毫不費力就取得成功,隻能是害了自己。忍浮躁確實不容易,要有頑強的毅力,才能做到這一點,但隻要有決心、有信心,胸中有個遠大的目標,小小的浮躁又有什麼不能忍的呢!一般而言,我對那些默默無聞,但做一些對人類有實際貢獻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歡看關於那些人物的書。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麵對社會人類有所幫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李嘉誠由一個貧窮的少年到成為世界級超級巨富,他的成就的取得可以說是必然的。

這種成功的必然,在於他一直擁有的銳利而長遠的目光,他開朗的性格,豁達豪爽,義字當頭的氣概,待人以誠、執事以信的品德,對問題深思熟慮後,迅速作出果敢決定,並鍥而不舍地去實施一切計劃。

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李嘉誠身邊的人們總是異口同聲地說:“他有先知先覺的判斷力,超人的魄力和幹勁,極強的進取心。他今日的成就,全部都是由自己的雙手和頭腦創造出來的。李嘉誠的發跡靠的是‘誠’,李嘉誠最大的資產也是‘誠’。”

知識決定了命運。

曾經有記者問李嘉誠:“今天你擁有如此巨大的王國,靠的是什麼?”

“依靠知識。”他毫不猶豫地告訴年輕人。有一位外商曾經問:“李先生,您成功靠什麼呢?”李嘉誠還是那句話:“靠學習,不斷地學習!”